赵登山,男,1933年生,菏泽人。国家一级演奏员,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筝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在菏泽地区的郓城、鄄城一带,素有“古筝之乡”的称誉,古筝普及甚广,民间传有“城内大户多有瑟,城外村村都有筝”的说法。出生在古筝之乡的赵登山自幼酷爱民间音乐,8岁向老艺人杨安字学习曲艺“道情”,初登音乐殿堂。14岁向老艺人王登吉学习坠琴,同时向梁衍义学习软弓胡。翌年,师承我国民间艺术家樊西雨、张应易等前辈学习古筝,1950年拜师于享有“筝王”之称的山东筝派古筝演奏家赵玉斋先生。赵登山承袭了山东古筝乐的技艺精髓,并有所突破。他独创了以左食指(或中指)压弦,其他手指自然翘起,形似飞燕的压弦方法,更能体现音韵的细腻,增加了表演的美感。他还采用左中指、食指轮流压弦的方法,使韵律的衔接更加连贯,音色更加悠长。他发明了左手分指、揉弦泛音、敲打、微分音等弹奏技法,并巧妙地借鉴了古琴的“上”、“下”、“进”、“退”、“吟”、“揉”、“绰”、“注”等技法,模拟出古琴韵律的绵长、悠远,拓展了古筝演奏区域,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
几十年来,他以山东古筝乐的传承与发展为己任,对山东筝派技艺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将古代工尺谱整理翻译成现代简谱,使这些濒临失传的音乐瑰宝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再现了千年遗韵,并在现代社会积极传扬。他还参照古曲的韵律和律动揉合时代气息创作了大量新曲,进一步发掘与弘扬传统韵律。同时在的香港、台湾和韩国等地讲学,成为山东筝派具代表性的传承人。
2004年被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2009年被文化部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关链接
红弦的空间
古筝大师赵登山:莫让千年传统艺术精华流于低俗
2011年03月27日 星期日 16:12
弦划响了,宫商角徵羽,高山流水音。此刻,悠扬的古筝曲弥漫在整个空间,洒落在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年过八旬,与古筝相伴60 多年的古筝大师赵登山已与古筝融为一体,难分难舍。借到广州来主讲“百家筝坛”之机,赵登山初访中山,并预计将于5月份再次来访,向爱好者们普及古筝艺术。
古筝大师赵登山
“古筝是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我希望能为传播这种艺术略献绵力。”身为古筝(非遗)艺术传承人,音协古筝学会副会长,赵登山一生桃李满天下,像一个播火者,把古筝这种独特的民族乐器深深地扎根于的文化沃土上。
小贴士:古筝作为一件古老的高雅乐器,音色优美,表现丰富,较易入门,目前已经成为超越钢琴、学习人数多的一个热门乐器,被誉为“的钢琴”。
与古筝结缘60年
人生能有几个60年?
赵登山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的60年送给了一个叫“古筝”的乐器。他出生于山东郓城,那是一个民间音乐传统浓厚的地方,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赵登山自幼酷爱民间音乐,大自然中的风啸、雨声、虫鸣都引起他浓厚的兴趣和奇想。八岁入学,同年向老艺人杨安字学习曲艺“道情”,十四岁向民间老艺人王登吉学习坠琴,拉开了他与古筝相伴一生的序幕。
“师父说我天分好,坐得住,其实我是从心底里喜欢古筝。”赵登山回忆说,花了三年时间,他才从王老师门下出师,但是对古筝的研习却贯穿了他的一生,终成为了山东筝派的主要代表人。
除古筝演奏、教学外,赵登山还是国内知名的民族乐器作曲家,他以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创作了数十首独奏、合奏筝曲。从1958年开始,他创编了古筝独奏曲《春到田间》、《欢庆节日》、《松花湖池歌》等作品,都广为流传,成为古筝曲的新经典曲目。
记者面前的赵登山沉稳、不善言谈,但只要一说起古筝,就会如痴如醉。据介绍,十大古曲之一的《汉宫秋月》曾让这个山东大汉为之落泪。空旷的皇宫中,冷清的秋月下,幽怨的宫女独坐宫中,备感生命寂寥。《汉宫秋月》所呈现的清冷让赵登山不能自抑,那一刻,他穿越千年时空,体味着宫女的惆怅与悲愁,泪水,悄然滑落。
古筝让人淡泊宁静
说到古筝的特殊之处,他如数家珍:一是动听,动听的音乐更容易人的学习兴趣;二是雅致,古筝为古老的传统乐器,文化底蕴深厚;三是入门相对简单快速,对初学者不会有很重的学习负担。这三个因素也是古筝学习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据介绍,目前全国学筝人数已经有500多万,是国内学习人数多的乐器种类。
曾有古诗形容筝的乐色之美——“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对这点赵登山十分认同,“古筝可使人心性淡然、性情沉稳。”他认为,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易致人心浮气躁,闻听一曲古筝,即刻心静如水。正是出于对古筝矢志不渝的热爱,退休后,赵登山又南下扬州,致力于古筝艺术的普及和传承。不管身在何处,那架生产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筝总是伴随在他身边。
数十年的教授,赵登山的弟子的学生众多,可谓桃红李艳、硕果累累。许多学生荣获国际、国家和省市大奖,成为新一代古筝演奏家。
让古筝走进千家万户
为推广古筝艺术,赵登山近年来一直致力于 “让古筝走进千家万户”的公益活动,据介绍,该项活动覆盖全国近百个城市,旨在推进古筝艺术普及教育,选拔优秀的古筝苗子,通过古筝的学习和表演让孩子做到“静得下来,动得起来”,改变我们“内秀”的民族特质。
“我们正在考虑,是否能将这项活动推广到中山来,如果可能的话,预计每年将有百余个免费学古筝的名额。”赵登山此行和中山的古筝艺术教育者们进行了交流,他说,中山的古筝市场非常红火,这为传承传统筝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为民族音乐事业积蓄后备力量。如果协谈成功,赵登山将于今年 5、6 月份期间再次来到中山,为爱好者们进行一堂关于古筝艺术的相关讲座。
同时,赵登山也指出,目前,在学筝热潮中存在一些问题,许多青少年学筝是以考级为目的,而从事古筝教学的人员亦良莠不齐,更有些人为了迎合学筝者的需求,只教弹起来容易的现代筝曲,而摒弃了传统筝艺的不良现象,莫让千年的传统艺术精华流于低俗。
赵登山讲座
来源:古筝网 发布日期:2010-07-14
导读:
2009年4月26日,受上海筝会邀请,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筝乐作曲家、山东筝艺大师赵登山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进行了一场名为“山东筝艺流派”的讲座。
上集:
赵登山老师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郓城是个闻名全国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这里还是山东筝艺孕育的地方。在集中,赵登山老师讲道,山东筝艺的形成,源于唐朝。唐玄宗时期,有一梨园女子逃离宫中,来到了山东郓城西,从那开始,古筝在这里发展开来。赵老师说他小时候学习用的筝,还是明代万历年间的琴,一直传到他手里,可惜后来下大雨房舍倒下砸坏了筝。
山东筝艺一开始是在上层社会中流传,直到古筝为“山东琴书”进行伴奏,古筝才逐渐为老百姓们所喜闻乐见。由此,古筝的曲目也在原来传统的10套“大板套曲”、72首“小板筝曲”之外进行了极大的扩充,增加了500首由琴书曲牌演变而来的筝独奏曲。
下一集,赵老师将为我们讲述山东特色音乐形式“碰八板”,以及他少年时代在山东老家学筝的奇闻趣事。
中集:
在讲座中集中,赵老师首先为我们讲山东特色音乐形式“碰八板”。“碰八板”是指几件相同或不同乐器在一起合乐,分别演奏相同板式、不同名称的音乐,形成独特的和声效果,极为动听。正因为山东筝艺中的十套“大板套曲”有着固定的结构形式,因此,只要在演奏前事先规定好板式结构,即可开始“碰八板”。不过,由于各人演奏各人的谱,旋律互不相同,因此对合奏者的艺术水准要求极高。
此外,赵老师还讲述了他跟老先生们学筝的上课形式。那时没有简谱,用的是工尺谱。但这样的曲谱只有主干音,没有滑音、颤音等标记,亦没有节奏。因此学生在上课时必须仔细听老师弹的旋律,唱的韵味,甚至弹奏的每一个手势,记牢了以后,回家才能照着工尺谱进行练习。由于学习的时候极度认真、用心,赵老师说他现在连自己写的曲子都忘了,唯独这些工尺谱的旋律牢牢刻在脑子里,怎么也忘不掉。
另外,赵老师还向大家“坦白”,他其实是出生在一个趋于没落的地主家庭,他学筝花了家里将近200块现大洋。因为在老家,学习艺术虽不需要交学费,但老先生到家里来传艺、奏乐,家里就得招待请吃饭。一顿饭就至少得花上一块大洋。而往往先生们一来四五个,一待五六天,花费自然不菲。再加上要买古筝琴弦等材料,赵老师着着实实就这么花掉了两百块大洋。由此即可知,学筝、玩艺术在那时是很耗财力的。他的师爷张念胜等老先生都是地主,张念胜老哥仨玩琴书甚至玩光了一百亩地。
下一集中,赵老师将为我们边弹边讲他创作的筝乐名曲《铁马吟》,告诉我们演奏这个曲子的重点、核心是什么。
下集:
在讲座下集中,赵老师为我们讲解他创作的古筝曲《铁马吟》,告诉我们演奏这首乐曲重要的是心平气静,让自己充分投入到曲境中,让音乐旋律带着自己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将这首作品演奏得有层次,有境界。
另外,赵老师还为大家演奏了山东筝艺代表曲目《汉宫秋月》与《凤翔歌》。赵老虽年过七旬,但演奏仍然苍劲有力,韵味更是醇厚地道,耐人咀嚼。
赵老师的演奏获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与喝彩,至此整场讲座结束。
主讲人介绍:
赵登山,音乐家协会会员,音协古筝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奏员,民族乐器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歌舞剧院艺术顾问。代表筝乐作品有《铁马吟》、《岁》、《广陵行》等。2009年,赵登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关视频:
《人物》——赵登山专访
《名家讲名曲》——赵登山讲《铁马吟》
相关阅读:
“天下筝人”——赵登山
赵登山
2010-06-07古筝网
赵登山老师人物专访
赵登山老师讲《铁马吟》
赵登山 音乐家协会会员
音协古筝学会副会长
民族弦乐学会会员
民族管弦乐古筝专业委员会(’筝会)副会长
北国古筝学会副会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传承人,山东筝派杰出传承人
古筝曲《铁马吟》作者
赵登山是当代山东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79年已被载入《艺术家辞典》。赵先生不但继承了民间艺术家能弹擅演的传统,还创作和改编了许多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
赵登山自幼酷爱民间音乐,大自然中的风啸、雨声、虫鸣都引起他浓厚的兴趣和奇想。八岁入学,同年向老艺人杨安字学习曲艺《道清》,初登音乐殿堂的台阶,十四岁向民间老艺人王登吉学习坠琴,同时向梁衍义学习软弓胡。翌年师承民间艺术家樊西雨、张应易、李大邦、王邦贵等前辈学习古筝。1950年拜师于享有“筝王”之称的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革新家赵玉斋先生专攻古筝,1953年奔赴东北音乐专科学校继续深造音乐理论兼习擂琴,同时受校方聘任教山东琴书课。1954年初到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参加工作,同年调入吉林省歌舞团,1954年参加了“古典音乐民间巡回演出团”,在全国各大城市公演,并先后参加了东三省联合举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及“长春、沈阳音乐周”等大型演出,演奏古筝、坠琴独奏、均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赵登山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演出,数次赴朝访问、演出,更得到了朝鲜音乐界的高度赞扬。1985年曾任民族展演团副团长,代表国家参加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打击乐艺术节”,此次演出受到各国音乐家的首肯和称誉。1987年在长春举办了“赵登山独奏音乐会”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1989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的“全国民族乐器邀请赛”评委。1993年任音乐家协会南京艺术学院合办的“全国民族乐器邀请赛”评委,同年享爱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5年在洛阳举办的“95国际华夏器乐展演年”独奏音乐会,同时参加了南北古筝名家演奏会的演出。先后担任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艺委会、任组委会员及副主任。1992年被扬洲师范大学启座教授。 1997年应邀赴台湾和香港演出、讲学。历年来风尘仆仆地到全国各地讲学,并在国家、省、市举办的民族乐器及古筝大赛中担任副主任和评委,2001年任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香港龙音制作者有限公司主办届“龙音杯”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评委。2002年任南京国际古筝艺术研讨会艺委员会主任。2002年10月应韩国散调伽椰琴学派的邀请赴韩汉城演出,并在韩国中央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讲学受到极热烈欢迎。2005年8月,文化部群众文化协会主办的全国古筝新筝大赛隆重举行。大赛评委会主任由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曲张殿英担任,副主任由古筝大师赵登山担任,评委由全国各个音乐学院的教授专家组成。为弘扬中华民族音乐艺术,造就古筝音乐人才,赵登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筝名家赵登山老师在广西艺术学院举办古筝讲座
内容:古筝讲座
主讲人:山东古筝名家赵登山老师
时间:2008年12月16日(周二)晚19:30
地点:广西艺术学院学术报告厅
主办: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古筝学会
赵登山简介:
赵登山,民族器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吉林省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音乐家协会会员,音协古筝学会副会长,民族弦乐学会会员,民族管弦乐古筝专业委员会(筝会)副会长,北国古筝学会副会长。
1933年正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杨寺村,自幼酷爱民间音乐,大自然中的风啸、雨声、虫鸣都引起他浓厚的兴趣和奇想,八岁入学,向老艺人杨安字学习曲艺“道情”,初登音乐殿堂的台阶,十四岁向民间老艺人王登吉学习坠琴,同时向梁衍义学习软弓胡。翌年师承我国民间艺术家樊西雨、张应易、李大邦、王邦贵等前辈学习古筝。1950年拜师于享有“筝王”之称的古筝演奏学、教育学、作曲家、革新家赵玉斋先生专攻古筝,1953年奔赴东北音乐专科学校继续深造音乐理论兼,习擂琴,同时受校方聘任教山东琴书课。1954年初到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参加工作,同年调入吉林省歌舞团,1954年参加了“古典音乐民间巡回演出团”,在全国各大城市公演,并先后参加了东三省联合举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及“长春、沈阳音乐周”等大型演出,演奏古筝、坠琴独奏、均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演出,数次赴朝访问、演出,更得到了朝鲜音乐界的高度赞扬。1985年曾任民族展演团副团长,代表国家参加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打击乐艺术节”,此次演出受到各国音乐家的首肯和称誉。 1987年在长春举办了“赵登山独奏音乐会”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1989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的“全国民族乐器邀请赛”评委。1993年任音乐家协会南京艺术学院合办的“全国民族乐器邀请赛”评委,同年享爱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代表作:古筝独奏曲《铁马吟》
民族音乐是华夏民族的艺术瑰宝。由于在传承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年过古稀的赵登山被授予了吉林省第九届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赵登山是民族器乐演奏家、作曲家,音协古筝学会副会长,古筝“山东派”演奏技法的杰出传承人,在国内享有盛誉。
赵登山1933年出生在山东省郓城县杨寺村,自幼酷爱民间音乐,大自然中的风啸、雨声、虫鸣都引起他浓厚的兴趣和奇想。赵登山8岁入学,同年向老艺人杨安字学习曲艺“道情”,由此初登音乐殿堂;14岁向民间老艺人王登吉学习坠琴,同时向梁衍义学习软弓胡;翌年师承我国民间艺术家樊西雨、张应易、李大邦、王邦贵等前辈学习古筝;1950年拜师于享有“筝王”之称的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革新家赵玉斋先生专攻古筝;1953年奔赴东北音乐专科学校继续深造音乐理论兼学习擂琴,同时受校方聘任教山东琴书课;1954年初,他在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工作,同年调入吉林省歌舞团,参加了“古典音乐民间巡回演出团”,在全国各大城市公演;他先后参加了东三省联合举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及“长春、沈阳音乐周”等大型演出,演奏古筝、坠琴独奏,均受到广泛的欢迎;他还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演出,数次赴朝访问演出,得到了朝鲜音乐界的高度赞扬;1985年,他曾任民族展演团副团长,代表国家参加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打击乐艺术节”,此次演出受到各国音乐家的首肯和称誉;1987年“赵登山独奏音乐会”在长春举办,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1989年他任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的“全国民族乐器邀请赛”评委;1993年任音乐家协会南京艺术学院合办的“全国民族乐器邀请赛”评委,同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5年,他在洛阳举办的“95国际华夏器乐展演年”上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同时参加了南北古筝名家演奏会的演出;先后担任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组委会委员及副主任;1997年应邀赴台湾、香港地区演出、讲学;2001年,他应邀担任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香港龙音制作者有限公司主办的届“龙音杯”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评委;2002年任南京国际古筝艺术研讨会艺术委员会主任;2002年10月,应韩国散调伽椰琴学派的邀请赴韩国汉城演出,并在韩国中央大学等高等学府讲学,受到热烈欢迎。
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赵登山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音乐传统,追求古筝艺术的至臻完美,他的足迹遍及城市、乡村、工厂、田间。祖国的山山水水、沸腾的生活景像陶冶了他的胸怀,启迪了他的灵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以丰富的想像、精巧的构思,创作了数十首独奏、合奏筝曲。从1958年开始,他创编了古筝独奏曲《春到田间》、《欢庆节日》、《松花湖池歌》、《山谷回声》、《茨儿山》、《云湖天河》,坠琴独奏曲《坠子小调》、《欢乐的日子》、《琴书二板》等,软弓胡独奏《笛笛歌》、《村话》等,与人合作创作了古筝、高胡重奏曲《春来早》、《浏阳河》、《油海战歌》、《唱起洪湖水怀念周总理》、朝鲜民谣变奏曲《清津浦船歌》等,这些作品都广为流传。古筝独奏曲《铁马吟》在文化部、广电部、音乐家协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中荣获三等奖,赵登山的名字亦被收入《艺术家辞典》及《当代艺术家名人录》。
来源:吉林网-吉林日报
赵登山 古筝演奏家、民族器乐演奏家
古筝名家与团体 2009-07-30
赵登山,民族器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吉林省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音乐家协会会员,音协古筝学会副会长,民族弦乐学会会员,民族管弦乐古筝专业委员会(筝会)副会长,北国古筝学会副会长。
1933年正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杨寺村,自幼酷爱民间音乐,大自然中的风啸、雨声、虫鸣都引起他浓厚的兴趣和奇想,八岁入学,向老艺人杨安字学习曲艺“道情”,初登音乐殿堂的台阶,十四岁向民间老艺人王登吉学习坠琴,同时向梁衍义学习软弓胡。翌年师承我国民间艺术家樊西雨、张应易、李大邦、王邦贵等前辈学习古筝。1950年拜师于享有“筝王”之称的古筝演奏学、教育学、作曲家、革新家赵玉斋先生专攻古筝,1953年奔赴东北音乐专科学校继续深造音乐理论兼,习擂琴,同时受校方聘任教山东琴书课。1954年初到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参加工作,同年调入吉林省歌舞团,1954年参加了“古典音乐民间巡回演出团”,在全国各大城市公演,并先后参加了东三省联合举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及“长春、沈阳音乐周”等大型演出,演奏古筝、坠琴独奏、均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演出,数次赴朝访问、演出,更得到了朝鲜音乐界的高度赞扬。1985年曾任民族展演团副团长,代表国家参加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打击乐艺术节”,此次演出受到各国音乐家的首肯和称赞。1987年在长春举办了“赵登山独奏音乐会”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1989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的“全国民族乐器邀请赛”评委。1993年任音乐家协会南京艺术学院合办的“全国民族乐器邀请赛”评委,同年享爱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5年在洛阳举办的“95国际华夏器乐展演年”独奏音乐会,同时参加了南北古筝名家演奏会的演出。先后担任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艺委会、任组委会员及副主任。1992年被扬洲师范大学启座教授。1997年应邀赴台湾香港演出、讲学。历年来风尘仆仆地到全国各地讲学,并在国家、省、市举办的民族乐器及古筝大赛中担任副主任和评委,2001年任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香港龙音制作者有限公司主办届“龙音杯”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评委。2002年任南京国际古筝艺术研讨会艺委员会主任。2002年10月应韩国散调伽椰琴学派的邀请赴韩汉城演出,并在韩国中央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讲学受到极热烈欢迎。为弘扬中华民族音乐艺术,造就古筝音乐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给大众演出和繁荣音乐创作,他的足迹遍及城市、乡村、工厂、田间。祖国的山山水水,沸腾的生活景象陶冶了他的胸怀,启迪丁他的灵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以饱满的,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创作了几十首独奏,合奏筝曲,1958年开始创作,他创编了古筝独奏曲《春到田间》、《欢庆节日》、《松花湖池歌》、《山谷回声》、《茨儿山》、《云湖天河》,坠琴独奏曲《坠子小调》、《欢乐的日子》、《琴书二板》等,软弓胡独奏《笛笛歌》、《村话》等,与他人合作古筝、高胡重奏曲《春来早》、《浏阳河》、《油海战歌》、《唱起洪湖水怀念周总理》,朝鲜民谣变奏曲《清津浦船歌》等,广为流传;古筝独奏曲《铁马吟》由文化部,广电部,音乐家协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中荣获三等奖。古筝独奏曲《岁》在1986年次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上引起轰动,近年来又创编了古筝独奏曲《凤求凰》、《广陵行》,古筝合奏曲《洛阳春》等。其作品在海内外广泛出版发行,部分曲目在香港灌制《赵登山妙异之音》盒式带及光盘。
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努力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音乐传统,追求古筝艺术的致臻完美,呕心沥血培育民族音乐人才,他为。民族音乐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荣获国际、国家、省、市大奖,他的名字被载入《艺术家辞典》及《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他的艺术成就闻名遐迩享誉中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着先哲的启示,在有生之年,他将为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继续奋斗,一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