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铮,男,1942年出生于济南市,祖籍山东菏泽。曹州面塑艺术大师。
195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酷爱雕塑艺术的何晓铮结识了一代宗师、近代面塑艺术家李俊兴老先生,深得老人家的喜爱并收为爱徒,不久又在老人家的介绍下进入济南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从此,他与面塑结下了不解之缘。怀着对师父的无限敬重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勤奋好学的何晓铮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曹州面塑的制作特点,如出手快、造型古朴夸张、颜色丰富、色泽艳而不俗等。在继承师父技艺特点的基础上,何晓铮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技艺不断精进,终于独树一帜,卓然成家。他的作品面部表情之丰富、衣饰线条之流畅及用色之和谐,均令人叹为观止。在面塑制作形式上,创立了新的高分子共聚“水晶塑”和浮雕形式,从而解决了超大型面塑霉裂问题,如他1991年创作的“玉面观音”高达近一米。
何晓铮不仅在面塑技艺方面有着独特的创新,在面塑走向市场方面也开了全国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何晓铮抓住机遇走出研究所,主动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涉外宾馆联系,在宾馆里现场表演、现场销售,率先把的民间传统艺术与新兴的旅游业结合起来,既有了收入又弘扬了民族艺术。何晓铮制作面塑艺术作品时,左手拿面团,右手执一细微的小竹刀,上下左右不停飞舞,三五分钟时间,一个个或娇憨、或豪放、或妩媚的艺术形象就能呈现在观众面前。其眼神之敏锐、手指之灵巧,常常使人眼花缭乱。所到之处,无不引来层层围观,引起掌声阵阵。随着阅历的增长,何晓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面塑不仅是的民间艺术作品,更应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但要不断扩大面塑在社会上的影响,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何晓铮广收门徒,决心将自己的手艺一代代传下去。目前他已收徒百余名,广泛分布于、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国家,面塑艺术的种子洒向了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