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强展示古筝乐演奏技法
在鲁韵古筝艺术学校,牡丹晚报记者看到了王殿玉、黎连俊、张为昭、张念胜、樊西雨等古筝大师的相关资料。
刘瑞强说,发掘、抢救和保护山东古筝乐,不仅对丰富和完善音乐史,而且对增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曲十大套,小曲500首
牡丹晚报记者在寻访菏泽文化“活化石”山东古筝乐时,传承人刘瑞强如数家珍。
据刘瑞强介绍,山东古筝乐,相传有古曲十大套,小板72首,小曲500首。它们有的清秀细腻,如泣如诉;有的粗犷豪放,如万马奔腾;有的抒发怀古之幽、离别之绪;有的寄情于花草鱼鸟、有高山流水之情趣……民间称 “老八板”或“大八板”,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隐公自叹》、《鸿雁捎书》和《高山流水》等。
刘瑞强告诉牡丹晚报记者,《高山流水》是山东古筝乐的名曲,它有两个版本,一是“八板体”的独立小曲,二是由《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和《书韵》四首小曲联缀演奏的套曲,是的传统快板筝曲。据说是郓城古筝艺人黎连俊借古代伯牙、子期弹琴会知音的故事,喻民间艺人以筝会友的情谊编排而成。
小曲类筝曲则是根据地方戏曲、说唱曲牌或民间小调改编而形成的,大部分曲目是由说唱音乐“山东琴书”曲牌发展而来。如 《凤翔歌》、《大金钱》、《小金钱》、《上河调》、《叠断桥》等。
地域色彩浓厚,主题鲜明思想深刻
采访中,刘瑞强向牡丹晚报记者展示了古筝乐的一些演奏技法。“演奏古筝乐的时候,多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左手则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古筝乐的指法很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刘瑞强说。
山东古筝乐植根于民间多年,形成了独特的地域色彩,而且出现了至今仍高居于乐坛大师级的古筝演奏家,具有华丽、柔美、刚劲、明亮、音韵浓郁等艺术特点,大部分古筝曲还具有鲜明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容。
刘瑞强说,以《隐公自叹》为例,乐曲节奏悠扬,富于变化,表现了古代终身不得志的白首老翁隐居深山老林、忧国忧民、嫉世愤俗的心情;《昭君怨》则表现了身在塞外的王昭君对故乡和亲人深切怀念的情感。
据介绍,郓城古筝乐有独奏、合奏、伴奏三种,其中,合奏是一种弦乐合奏,所用乐器有筝、扬琴、琵琶、如意勾(一种弓弦乐器)四种,有时加进一个拍板或梆子,以掌握节奏;伴奏主要出现在“山东琴书”的伴奏当中,它在和扬琴、坠琴、软弓京胡、二胡等组成的乐队中,起着跟腔送韵,加花变奏的作用,使说唱更为柔美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