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传统石磨,“磨”出浓香生活

              

              

              

              

              

    今年42岁的李国顺是菏泽高新区万福办事处李尧社区的农民,虽是农民,他的名气却享誉全城,“要吃好香油,就找李磨油”,“李磨油”已经成为了他的代名词。
    3月20日,牡丹晚报记者走进李国顺的香油厂区——坐落于后院的小磨坊。里面来阵阵香味,磨盘在电机的带动下正“悠闲”地转动,李国顺正忙碌着往磨盘里添加炒熟的芝麻粒。他说,现在,几乎整天与这十多台石磨打交道。
    “这道工序是磨油坯,这是传统工艺制作小磨香油的一个重要环节。”李国顺说,制作小磨香油有几道工序:首先选上好的芝麻进行漂洗,用大锅炒熟,吹去杂质,然后用石磨磨成油坯,再加入沸水运用 “水代法”滤出香油。几道工序中,炒芝麻和墩油是关键环节,芝麻要炒到七成熟,搅拌要均匀,此外,墩油时加多少水量直接关系到香油的品质。
    李国顺告诉记者,他的磨油手艺全是跟父亲学来的,从爷爷李年增那时候,李国顺就对石磨香油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家几辈子都是做香油的,我不能让传统香油的技艺在我这里丢了,要把这石磨香油推向市场,为我们菏泽争光。”李国顺感慨地说。
    李国顺说,接手小磨坊以后,他把过去半吨重的小磨盘改成大磨盘,电机代替了骡马,其它的制作工艺却一点也没变。“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经常忙活到半夜,白天还要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吆喝着卖,靠这一营生养活了一家人。他是个实诚人,从不短斤少两,也不会掺假卖次,他制作的小磨香油、芝麻酱卖到附近各个村庄。我不仅继承了他的手艺,也秉承了的经营理念,做一个实诚买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