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欢声笑语中,了解曲艺的发展传承

12月12日上午,在 菏 泽 市“文艺惠万家”艺术大讲堂上,曲艺家协会会员、市音乐家协会副、市曲艺家协会理事胡世群,带来一堂相声快板的发展、传承课,让现场的曲艺爱好者、牡丹晚报小记者增长了见识。
相声祖师爷竟是东方朔?
“七十二行行行都有祖师爷,相声的祖师爷是谁?东方朔!”12月12日上午,在菏泽市“文艺惠万家”艺术大讲堂上,说起相声的由来,胡世群的开场白引起听众的兴趣。
胡世群解释,旧时各行当总喜欢攀龙附凤,找个历史名人奉为开山鼻祖,以增光添彩。传说东方朔性格开朗,幽默诙谐,且常在汉武帝前谈笑取乐,因为机智的回答,不仅没被怪罪,还总在后被皇帝笑骂 “别挨骂啦”。“过去的相声,后也要由‘捧哏’地说一句‘别挨骂啦’作为结尾,相声界后人就把东方朔奉为祖师爷。”胡世群说,据相声大师马三立回忆,他的拜师仪式上,就供奉着东方朔的牌位。
“其实,东方朔说的话往往是有相声元素的‘类相声’。”胡世群介绍,根据相声谱记载,相声界的祖师爷为张三禄,是我国代相声表演艺术家。
相声家族谱,代代有传人
“焦德海有个徒弟常连安,常氏相声的开创者,常连安有个徒弟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钧,高元钧徒弟李立山,李立山有个徒弟李洋,李洋有个徒弟胡世群,就是我,这是传承!”说起相声的传承,胡世群结合自己的师承如同连珠炮般地说出,引起满堂彩。
胡世群介绍,代相声人为张三禄,学生朱绍文先后在北京北城和天桥一带演出,被列为“天桥八大怪”之首;朱绍文收了4个徒弟,艺名分别为“贫有本”、“富有根”、“徐有禄”和“范有缘”,又将相声艺术继承、发展;相声到第四代,出现了史上的 “相声八德”:马德禄、周德山、裕德隆、焦德海、刘德智、李德钖、李德祥、张德全,不但把相声带到一个鼎盛时期,还培养出相声界多位泰斗级人物,如张寿臣、朱阔泉、常连安等第五代相声演员;第六代相声演员中的佼佼者要数侯宝林,对相声艺术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他的徒弟马季和两个儿子侯耀文、侯耀华又“分枝散叶”,姜昆、冯巩、郭德纲等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相声演员……
“说学逗唱是相声四门功课,说为主,学当先……”胡世群说,从相声里能看到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影子,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代代传承。
快板相声,不分“你我”
“快板与相声是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胡世群讲道。
作为韵诵型的口头说唱艺术,快板十分注重曲词语言本身的创作和艺术魅力,不仅有传统诗歌创作惯用的“赋、比、兴”手法,而且非常倚重诸如排比、对仗、双声等汉语言丰富多彩的修辞技巧。在审美风格上,又很崇尚喜剧色彩和娱乐效果,讲究风趣与幽默,也注意使人发笑的 “噱头”或“包袱儿”的创造,追求寓教于乐的美学境界。
与相声一样,在表演形式上,快板也有单口快板、对口快板、群口快板等。
快板有王、高、李三大流派,有意思的是,三大流派的创始人王凤山、高凤山、李润杰除了唱快板还都说相声。
现场,观众不仅听了一堂趣味横生的课,还欣赏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快板表演。
蓄势待发,相声不会“死”
社会上流传 “相声没落说”,胡世群说,他不赞同这种观点。
胡世群认为,一门艺术的兴盛往往与大气候有关,如唐明皇喜欢看戏,就有了梨园行;慈禧太后喜欢看戏,就有了四大徽班进京;慈禧喜欢听唱,就有了太平歌词;慈禧喜欢看滑稽表演,就有了双簧……而相声的发展从北京天桥脸对脸说相声,到演员面向观众表演,从单口到对口群口、化妆相声、相声剧……相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化。
“不用担心相声会死了,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幽默,人们永远离不开幽默,哪一天你看着相声不像相声了,又非常搞笑风趣幽默,千万别惊讶,那不过是相声换了一身新衣服、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了而已。”胡世群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