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面塑大师李双虎


李双虎,男,汉族,1966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桥李村,是穆李面塑世家第四代传人。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面人)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菏泽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牡丹区面塑协会副兼秘书长。外祖父李俊兴是建国前后国内外的面塑老艺人,经常与其兄李俊福同台献艺。李俊兴擅捏“文官风雅”,李俊福则擅塑“武将雄姿”,被誉为“文武二李”。他们曾多次随团出国访问献艺,受到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舅父李芳清乃面塑艺术家协会、面塑大师,多次荣获国家级民间工艺大奖,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其“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李双虎自幼跟随舅父学习面塑,深得大师真传,从艺20多年来,认真刻苦,不断创新,技艺不断提高,其风格独树一枝。自1992年以来,先后多次参加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的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受到省市区领导的肯定和赞扬。1982年至2001年在北京、上海、济南、深圳、菏泽等多个城市、景区、酒店献艺。2002年应邀参加山东省第三届民间艺术节,并先后在济南“九顶塔”公园、泉城广场现场展演。2003年秋,接受山东电视台记者专访,事迹在齐鲁电视台大型六十集专访片之一《齐鲁民俗》在民间艺术家栏目播出。2006年春,在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民间艺术展演活动中,其作品《穆桂英》、《西游记》等分别被中央美院、菏泽学院收藏,菏泽电视台予以报道。2007年7月,面塑作品又被南京大学收藏,《菏泽日报》予以报道,12月,在济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回展演,济宁电视台和齐鲁电视台分别报道,同时应邀赴曲阜参加国际民间会展中心展演活动,受到观众的欢迎。其后,《牡丹晚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2009年4月10日在菏泽学院举办的《民间艺术走进大学》艺术展演中,作品“花木兰”再次被菏泽学院美术系收藏并颁发荣誉收藏《证书》。8月加入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同时参加山东省第二届国际大众艺术节,齐鲁民间艺术博览交易会评奖中,作品“关公”荣获银奖;同年11月29日,参加山东省旅游局举办的第二届黄河文化“黄河口杯”赛、“好客山东”游客爱的山东省标志性旅游商品博览会评选,作品“穆桂英”荣获银奖。2010年6月被命名为市级非遗项目“曹州面人”传承人,11月29日任菏泽市牡丹区面塑协会副兼秘书长。2011年曹州面人“八仙过海”在第九届山东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获优秀奖。同年参加菏泽市举办的元宵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晚会展演;3月应教育电视台来访,做面塑专题片。6月新闻电视台负责人谭成来做专题片。10月台湾电视台行节目组来做专题片。2012年9月作品“四大天王”获第二届菏泽艺术节金草根即民间艺术精品展金奖。2013年1月面塑“平安春信”获第十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铜奖,同年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省旅游局颁证),牡丹区第二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并入编《民间文艺家大辞典》,面塑作品“关公”“莲生贵子”“穆桂英”“平安春信”“岳母刺字”作品被入编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萃》一书。2014年被评为2012-2013年度牡丹区文联系统“优秀文艺工作者”、被菏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旅游局评为先进个人。2014年6月,被山东省、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1月被授予菏泽市民间面塑艺术家,2月应山东省博物馆和台湾高雄佛光山景区的邀请,参加大陆和台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表演。 2015年8月,年评为山东齐鲁文化文星。2016年2月,年被评为牡丹区第三届“德耀花都”“职业道德模范”四德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