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罗永光


   罗永光,号越鲁舍人,浙江宁波人。现为促进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书画院副院长、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书画学会副、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淮北市五届、六届、七届政协委员,淮北国画院专业画家。先后毕业于安徽省文化干部学校、安徽师范大学。自幼酷爱书画,初习《芥子园画谱》,后研唐宋时期之古品,七十年代初拜书画、篆刻家王少石先生为师,后求教于书画家陈叔亮、韩天衡、徐子鹤。罗永光对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等作品进行过深入研究,同时注重写生,游名山大川,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寓变于法度,外师造代。罗永光的作品浑厚、沉着、明快兼而有之,表现力度强,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博采众长、不落陈套。对当代画坛大师潘天寿、李苦禅作品更是心摹手追、习研不止,正如书画家张建中先生在其作品中所提到“永光同志画有苦禅,天寿之长”。    罗永光作品经常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如《中华日报》《美术报》《书画报》《安徽日报》《贵州日报》《文化周报》《安徽青年报》《安徽体育报》《贵州工人日报》《画苑》《东方航空》《都市发展报》《经济新闻报》等。并被本市电视台,外市电视台采访报道。罗永光撰写的论文《论文人画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国家在2002年评为“新时期全国学术成果”一等奖,在2004年“中华纵横”全国书画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作品在法国巴黎,比利时等欧洲9个城市进行巡回展出。作品在泰国曼谷国际艺术展中心和泰国画院举办的“六国书画家作品展”中荣获荣誉金奖,并被泰国曼谷画院收藏。2010年获原文化部第七届文化艺术奖“文华奖”。罗永光作品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湖南、贵州、黑龙江、甘肃、四川、河南、北京、内蒙古等地展出,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近年来在国家级大展中连获大奖。个人传略被编入近二十部大型辞典,并被美术家协会网站收入。作品被十多个国家的友人收藏。    罗永光擅长写意花鸟,兼攻山水和人物,以梅、兰、竹、荷见长。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以画为乐,刻苦用功,勤奋不止,正如罗永光自己所说:“画家的路就在自己脚下,朝哪里走,要靠画家自己去选择。”当观者踏进永光先生的画室,一股浓烈的古朴、悠闲中充盈着神秘感的气息就迎面扑来。让观者的视线立即聚焦在三只粗广朴素而造型别致的陶罐上。壁上狰狞着牙的木雕面具,悬挂着的佛珠、葫芦,书橱里那只开片裂瓷的古盆、高矮对比的瓷俑似乎都有一阵联想的历史感。这种艺术氛围就使永光先生在此缔造他的绘画世界。他的作品已出入东南亚数十个国家的收藏室,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荣获国家“文华奖”。也许是东方民族对繁复世道坦然置之的心态表露。在观者浏览过他众多画作后,重要的印象是他画路宽广,具有探索精神。他的画有没有什么仿效大师的迹象,但处处有传统国画里优秀的灵气。承接、改革,具传统与现代的融洽,但没有陈腐俗套。一丛松针、几片翠竹,昂首翘尾的喜鹊、傲气凌人的小鸟,闲憩漫步的露鸶,都各具风采,自有自己的灵魂。渊源悠久的古文化,沿革里难免混入平庸,如何摆脱俗旧的困惑,该是有出息艺术家的首要目标,吟咏了几千年的风花雪月,描摹了几千年的梅兰竹菊,难免落入僵腐的尘埃,不断在挣扎里创新,是艺术家与工匠之间的基本差异。在观者和这位淮北市画院的专业画家初识交谈里,观者欣赏他的是创作中表现的原创力,以及他在构图,立意,技法上探索的精神。观者见过几幅他尝试用夸张、变形、半具象的手法画的和平鸽,很明显受了西方绘画的影响,所用明纯的原块具有水粉画工艺图案的成分,但原则上还是很的。艺术空间的留白和简练又是永光先生画中的追求。   《雁去秋来冬眠香》大块的空白使人感到秋高气爽,云飘风动。《潇湘四面风西急》中使用泼墨的技巧,使画面上水流雾动,充满了风雨的情趣。特别是《天乐图》渺远的飞鸟把山树的一大片空白衬托得天宙之广袤,使观者意识到个体在大自然里的弱小。一幅廖廖数笔的清供图,几枚红椒食里,置于盆里,壶杯和散发幽香的几株腊梅遥相呼应。几乎整个画面题满了毛笔字,组成了一个素色的屏幕,静物又成了舞台上必不可少的几位主角演员,演出潇洒飘逸的戏剧。这种高度的凝练和简洁,使我想起了传统的京剧。一个空空的虚拟的手势:开门、挥鞭、撑篙就把情节生动地传递出来。东方文化就是这样通过历史的积淀,使它在世界上立足并产生魅力。永光先生告诉观者,常去上海名家洪丕模处交流,他除画画,又练草书,篆刻,收藏古玩,阅读佛道,易经,古文笔记,这使观者意识到永光先生在修练自己,把内涵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并且以的、东方的民族艺术正向世界走去。永光先生将观者送至门口,还是笑容可掬,像东方的弥勒,这位在相山脚下斋室里做学问的画家,在画作中彰显着东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