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周到 字靠谱
----鲁世杰书作浅识
曾记得那年蝉夏,正值大二的世杰兄在教室北窗给我点出了南阳白水“二张”在捺脚上的差异性,《张猛龙碑》近乎剑拔弩张,《张玄墓志》类似笔短意长,乡音未改的他,敦厚持重,颇有古风,掐指一算这光景已有二十多年了。那时的东昌京九初通,京杭待通,即将跨入世纪之门,而这座鲁西小城每年在春寒料峭之时都会迎来全省的书法学子,游心汉魏,浸淫碑版,世杰兄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同道、同乡、同学中是属于德高望级别的,人品、书品、酒品高度统一,昔哲们常写的一幅联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映射在他身上非常妥贴,人周到,字靠谱。
立足鲁豫边界,曾执教乡里,立雪之士常跨河而来,几年的工夫便桃李成行,门人早已遍布南北。科班出身的他,心思始终徜徉在经典书作的资源宝藏中,践行唐代孙过庭所提出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书学理念,虽然以碑立基,却不乏帖学的韵致和灵动。他深知“五体”打通的重要性,碑帖兼修,知行合一。醉心草书,在景仰旭素的同时又留心近世出土文书,一反连绵不断的“明清调”和相互因袭的“二王”书风,提炼整合了草书单字造型的空间感,长笔戏空所造成的留白让章法布局更为自然天成;偶作楷行,下笔如断金切玉,略参坡翁法,迟涩飞动,神逼鲁公三稿,跌宕多姿,若溪涧流泉;心仪隶分,根植西狭,用意公方,上追前汉遗珍,钟爱额济纳简牍和马王堆帛书,颇得两京遗韵。
观世杰兄的书作,方知“古法”与“我法”俱在,这缘于他对书法有着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智性书写,沿着汲取传统养料、划定取法阵营、融合时代语境三个步骤一路走来,巧妙地实现了书法传统资源创造性的转换。特别是在他的草书作品面前,令人驻足、遐思、神往。张旭当年“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得悟草书笔法三昧,而今观鲁氏草书亦有此画面感,怀素昔日“夜闻嘉陵江水声”乃书艺大进,而成长在黄河故道旁的鲁君草书还真是一番“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场面宏阔,历史的追认和确证就是这样一幕幕上演……
庚子荷月于岱麓树堂 钱先广(故宫博物院书法博士后)
----鲁世杰书作浅识
曾记得那年蝉夏,正值大二的世杰兄在教室北窗给我点出了南阳白水“二张”在捺脚上的差异性,《张猛龙碑》近乎剑拔弩张,《张玄墓志》类似笔短意长,乡音未改的他,敦厚持重,颇有古风,掐指一算这光景已有二十多年了。那时的东昌京九初通,京杭待通,即将跨入世纪之门,而这座鲁西小城每年在春寒料峭之时都会迎来全省的书法学子,游心汉魏,浸淫碑版,世杰兄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同道、同乡、同学中是属于德高望级别的,人品、书品、酒品高度统一,昔哲们常写的一幅联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映射在他身上非常妥贴,人周到,字靠谱。
立足鲁豫边界,曾执教乡里,立雪之士常跨河而来,几年的工夫便桃李成行,门人早已遍布南北。科班出身的他,心思始终徜徉在经典书作的资源宝藏中,践行唐代孙过庭所提出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书学理念,虽然以碑立基,却不乏帖学的韵致和灵动。他深知“五体”打通的重要性,碑帖兼修,知行合一。醉心草书,在景仰旭素的同时又留心近世出土文书,一反连绵不断的“明清调”和相互因袭的“二王”书风,提炼整合了草书单字造型的空间感,长笔戏空所造成的留白让章法布局更为自然天成;偶作楷行,下笔如断金切玉,略参坡翁法,迟涩飞动,神逼鲁公三稿,跌宕多姿,若溪涧流泉;心仪隶分,根植西狭,用意公方,上追前汉遗珍,钟爱额济纳简牍和马王堆帛书,颇得两京遗韵。
观世杰兄的书作,方知“古法”与“我法”俱在,这缘于他对书法有着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智性书写,沿着汲取传统养料、划定取法阵营、融合时代语境三个步骤一路走来,巧妙地实现了书法传统资源创造性的转换。特别是在他的草书作品面前,令人驻足、遐思、神往。张旭当年“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得悟草书笔法三昧,而今观鲁氏草书亦有此画面感,怀素昔日“夜闻嘉陵江水声”乃书艺大进,而成长在黄河故道旁的鲁君草书还真是一番“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场面宏阔,历史的追认和确证就是这样一幕幕上演……
庚子荷月于岱麓树堂 钱先广(故宫博物院书法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