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前178),西汉初阳武户牖乡(今东明)人,开国功臣,谋略家,力仕四朝,位至右丞相,先后被封为户牖侯、曲逆侯。
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少时家贫,但胸怀大志,擅黄老之学。其兄事农供其游学,其嫂怨骂,兄逐其嫂。一次村里祭神后分肉,陈平肥瘦肉搭配,乡亲赞扬他分的公平,陈平说:“让我主宰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公平。”
同乡富人张负对陈平十分器重。他认为像陈平这样英俊的人物是不会长期贫贱的,因而将孙女嫁给陈平。此后,陈平才得以“资用益饶,游道日广”。
陈胜起义反秦,他投奔魏王咎,为太仆,因魏王不听建议,陈平只好逃离;后投奔项羽,先获卿一级的爵位,后被任命为尉。因得不到项王的信任,甚至有被诛之厄,遂离开项羽,通过魏无知跟从汉王刘邦,大受赏识,拜为都尉,并作为汉王的参乘掌管护军。
汉王重用陈平,引起周勃、灌婴等将领的不满。有的说陈平虚有其表,未必有真才实学;有的说陈平事魏不容,亡而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是个反复乱臣;有的说陈平欺兄盗嫂,贪污受贿,品质恶劣。汉王听到这些反映,立即质问陈平的推荐人魏无知,为何把陈平当作“贤人”来推荐?魏无知说:“臣之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之,行也。今有尾声(古信士)、孝己(有孝行)之行,而无益于胜败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今楚汉相争,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耳。盗嫂受金又安足疑乎?”一番话说得汉王茅塞顿开。于是又召陈平垂问:“吾闻先生事魏不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陈平当即就弃魏、去楚、归汉的缘故侃侃而谈,后说:“诚臣计划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大王所赐金俱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雍容大度、理直气壮的回答,使汉王疑虑全释,并厚予赏赐,拜为护军中尉,监领所有将领,诸将才不敢再有赘言。
史书记载,陈平在辅佐汉王刘邦平定天下的斗争中,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史记》翔实地作了记载并肯定了陈平的智谋。在“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和克敌制胜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刘邦采用他的计策很多,但由于“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传世的有以下几则:
一是施用反间计,使项羽不用范增。前204年,汉王被项羽围困于荥阳,曾求计于陈平。陈平建议汉王拿出数万斤黄金,施行反间之计,离间项羽与其谋臣范增、重要将领钟离眜等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各怀疑虑,互相挚肘,然后举兵攻之,必然破楚。汉王深以为是,遂出黄金四万斤,任凭陈平摆布。经过陈平精心部署,或收买间谍制造谣言,或设置现场表演假象,使项羽大受迷惑,果然对范增不再言听计从。范增忿而请求还家,项羽也不挽留,气得范增未到彭城就背发恶疽而死。
二是巧突荥阳之围。楚汉相争时,项羽围困刘邦于荥阳,为脱荥阳之围,陈平设计以女子两千人,夜里从荥阳东门放出,将楚方兵力吸引到东门。陈平则陪同刘邦顺利从西门逃出。
三是立韩信为齐王以防变。前203年,韩信率兵平齐,自立为齐王,并派人禀告汉王。汉王当着使者的面勃然大怒,骂道:“吾困于此,旦暮望尔来助我,乃欲自立为王!”陈平、张良见势不妙,连忙踩了踩汉王的脚并附耳提醒他:“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刘邦也意识到这一点,因而又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于是,乃厚待韩信来使,派张良立韩信为齐王。韩信感恩不尽,在楚汉战争中为围歼楚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是劝高帝伪游云梦,智擒韩信。前201年,有人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都主张发兵攻打。高帝又问陈平,陈平从韩信兵精将能两个方面分析了不能发兵的道理,并为高帝设置了借口出游云梦、会诸侯于陈、趁机逮捕韩信的计策。高帝依计而行,结果轻而易举地使韩信束手就擒。
五是解平城之围。前200年,陈平随高帝击韩王信于代。至平城,被匈奴包围,绝食七日。高帝用陈平奇计,方解。其后陈平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随高帝征讨陈豨和黥布,曾六出奇计,全为刘邦采纳,但因隐秘,世间无人知晓。
六是诛诸吕,匡扶汉室。汉高祖刘邦在病中曾诏命陈平、王陵、周勃为顾命大臣,共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并命周勃取代樊哙领兵,让陈平诛杀樊哙,陈平怕刘邦反悔,没杀樊哙,以囚禁押送长安,途中听说刘邦已死,便向吕后说明了诿诏的原因,故受到吕后信任。前189年,相国曹参去世,王陵担任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吕后欲立吕氏族人为王,询问王陵,王陵说:“不行”,又问陈平,陈平说:“可以”。罢朝之后,王陵责备陈平“阿吕后之意,背高帝之约”,陈平说:“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君亦不如臣。”王陵竟无言以对。
王陵忤吕后,不久即谢病被免右相,由陈平接任。吕后多立诸吕为王,陈平在表面上是顺从的。但是,吕后一死,他与周勃便合谋尽诛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孝文黄帝,使政权又回到刘汉王朝。
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诸吕,功劳很大,陈平欲让相位于周勃,于是谢病不朝。文帝初立,责怪陈平不该这时称病。陈平说:“高帝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相让勃。”文帝乃以周勃为右丞相,位;陈平徙为左丞相,位第二。事过不久,文帝问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天下钱谷一岁出入几何?”等问题,周勃汗出浃背,愧不能对。文帝又问陈平,陈平从容不迫地答道:“陛下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文帝又问:“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何事也?”陈平说:“宰相者,上佐天下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其职也。”文帝深为满意。周勃自知不如陈平,遂谢病请免相。从此陈平独任相位,直至谢世。司马迁评论说:“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解放初期,东明县城内犹有“陈平旧封”坊遗迹和“陈平故里”碑刻。
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少时家贫,但胸怀大志,擅黄老之学。其兄事农供其游学,其嫂怨骂,兄逐其嫂。一次村里祭神后分肉,陈平肥瘦肉搭配,乡亲赞扬他分的公平,陈平说:“让我主宰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公平。”
同乡富人张负对陈平十分器重。他认为像陈平这样英俊的人物是不会长期贫贱的,因而将孙女嫁给陈平。此后,陈平才得以“资用益饶,游道日广”。
陈胜起义反秦,他投奔魏王咎,为太仆,因魏王不听建议,陈平只好逃离;后投奔项羽,先获卿一级的爵位,后被任命为尉。因得不到项王的信任,甚至有被诛之厄,遂离开项羽,通过魏无知跟从汉王刘邦,大受赏识,拜为都尉,并作为汉王的参乘掌管护军。
汉王重用陈平,引起周勃、灌婴等将领的不满。有的说陈平虚有其表,未必有真才实学;有的说陈平事魏不容,亡而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是个反复乱臣;有的说陈平欺兄盗嫂,贪污受贿,品质恶劣。汉王听到这些反映,立即质问陈平的推荐人魏无知,为何把陈平当作“贤人”来推荐?魏无知说:“臣之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之,行也。今有尾声(古信士)、孝己(有孝行)之行,而无益于胜败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今楚汉相争,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耳。盗嫂受金又安足疑乎?”一番话说得汉王茅塞顿开。于是又召陈平垂问:“吾闻先生事魏不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陈平当即就弃魏、去楚、归汉的缘故侃侃而谈,后说:“诚臣计划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大王所赐金俱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雍容大度、理直气壮的回答,使汉王疑虑全释,并厚予赏赐,拜为护军中尉,监领所有将领,诸将才不敢再有赘言。
史书记载,陈平在辅佐汉王刘邦平定天下的斗争中,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史记》翔实地作了记载并肯定了陈平的智谋。在“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和克敌制胜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刘邦采用他的计策很多,但由于“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传世的有以下几则:
一是施用反间计,使项羽不用范增。前204年,汉王被项羽围困于荥阳,曾求计于陈平。陈平建议汉王拿出数万斤黄金,施行反间之计,离间项羽与其谋臣范增、重要将领钟离眜等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各怀疑虑,互相挚肘,然后举兵攻之,必然破楚。汉王深以为是,遂出黄金四万斤,任凭陈平摆布。经过陈平精心部署,或收买间谍制造谣言,或设置现场表演假象,使项羽大受迷惑,果然对范增不再言听计从。范增忿而请求还家,项羽也不挽留,气得范增未到彭城就背发恶疽而死。
二是巧突荥阳之围。楚汉相争时,项羽围困刘邦于荥阳,为脱荥阳之围,陈平设计以女子两千人,夜里从荥阳东门放出,将楚方兵力吸引到东门。陈平则陪同刘邦顺利从西门逃出。
三是立韩信为齐王以防变。前203年,韩信率兵平齐,自立为齐王,并派人禀告汉王。汉王当着使者的面勃然大怒,骂道:“吾困于此,旦暮望尔来助我,乃欲自立为王!”陈平、张良见势不妙,连忙踩了踩汉王的脚并附耳提醒他:“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刘邦也意识到这一点,因而又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于是,乃厚待韩信来使,派张良立韩信为齐王。韩信感恩不尽,在楚汉战争中为围歼楚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是劝高帝伪游云梦,智擒韩信。前201年,有人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都主张发兵攻打。高帝又问陈平,陈平从韩信兵精将能两个方面分析了不能发兵的道理,并为高帝设置了借口出游云梦、会诸侯于陈、趁机逮捕韩信的计策。高帝依计而行,结果轻而易举地使韩信束手就擒。
五是解平城之围。前200年,陈平随高帝击韩王信于代。至平城,被匈奴包围,绝食七日。高帝用陈平奇计,方解。其后陈平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随高帝征讨陈豨和黥布,曾六出奇计,全为刘邦采纳,但因隐秘,世间无人知晓。
六是诛诸吕,匡扶汉室。汉高祖刘邦在病中曾诏命陈平、王陵、周勃为顾命大臣,共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并命周勃取代樊哙领兵,让陈平诛杀樊哙,陈平怕刘邦反悔,没杀樊哙,以囚禁押送长安,途中听说刘邦已死,便向吕后说明了诿诏的原因,故受到吕后信任。前189年,相国曹参去世,王陵担任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吕后欲立吕氏族人为王,询问王陵,王陵说:“不行”,又问陈平,陈平说:“可以”。罢朝之后,王陵责备陈平“阿吕后之意,背高帝之约”,陈平说:“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君亦不如臣。”王陵竟无言以对。
王陵忤吕后,不久即谢病被免右相,由陈平接任。吕后多立诸吕为王,陈平在表面上是顺从的。但是,吕后一死,他与周勃便合谋尽诛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孝文黄帝,使政权又回到刘汉王朝。
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诸吕,功劳很大,陈平欲让相位于周勃,于是谢病不朝。文帝初立,责怪陈平不该这时称病。陈平说:“高帝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相让勃。”文帝乃以周勃为右丞相,位;陈平徙为左丞相,位第二。事过不久,文帝问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天下钱谷一岁出入几何?”等问题,周勃汗出浃背,愧不能对。文帝又问陈平,陈平从容不迫地答道:“陛下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文帝又问:“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何事也?”陈平说:“宰相者,上佐天下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其职也。”文帝深为满意。周勃自知不如陈平,遂谢病请免相。从此陈平独任相位,直至谢世。司马迁评论说:“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解放初期,东明县城内犹有“陈平旧封”坊遗迹和“陈平故里”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