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鸣琴而治的宓子贱

      公元前五世纪鲁哀公时,孔子的学生宓子贱任单父宰,把单父治理得风淳俗美,物阜年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传为历史佳话。
  《史记》记载:“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子贱之治,较子产、西门豹更胜一筹,成为两千多年来吏治的典范。
  宓子贱,字不齐,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30岁。他才能超群,道德高尚,鲁哀公派他到单父任宰。当时,单父是鲁国的边地,经常有战乱发生,一般官员都不愿到单父任职。宓子贱来单父上任前,先去拜访孔子。孔子告诉他:“不要因为别人的意见与已相反而拒绝,轻易拒绝就要出现蔽塞;也不要轻易许诺,轻许容易丧失操守。”他又到渔者阳昼那里请教,说:“你有送我的话吗?”阳昼稍思片刻道:“有两点钓鱼的体会,送给你吧。见到钓饵就咬的是阳鲚鱼,这种鱼肉薄味淡;见到鱼饵,象看到了又象没看到,若即若离,想吃又不贪吃的是鲂鱼,这种鱼肉厚味美。”宓子贱连声赞叹:好!好!他来单父上任,车子离城还很远,一些官绅大户就竞相迎接。宓子贱一看,连声催促:车子快赶过去,阳昼说的阳鲚到了。
  宓子贱来单父时,有意请求哀公派两个亲信近史一起赴任。到任后,地方官来拜见,宓子贱叫近史做记录。近史写字时,宓子贱不断扯其臂肘,字写不好,宓子贱就训斥近史。两个近史一气之下跑回去并报告哀公。哀公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请教孔子。孔子说:“宓子贱雄才大略,能够辅佐霸主。你用他做个单父宰还不放心,他扯肘的用意是向您进谏。”鲁哀公恍然大悟,马上派人飞马到单父对宓子贱说:“从现在起,单父就不用我去管了,那里的事,完全有您处理。”这样一来,宓子贱就敢于放手施政了。
  宓子贱治理单父,把教化民众放在首位。齐国进攻鲁国,从单父之境经过。单父父老向宓子贱请求说:“田野里麦子已经熟了,齐国的兵将要到了。种麦的人已经来不及收割,请把城里的人都放出去抢收小麦,谁收了是谁的。这样即可以给城里增加了粮食,且又不至于资敌。”数次请求,宓子贱都没有采纳。后来齐国军队进攻鲁国把麦子都抢走了。鲁国的季孙听说此事很生气,派人责备宓子贱说:“老百姓寒天种热天耘而吃不到嘴,多么可悲啊!你不知道就算了,很多人提醒你,你都不听,你不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宓子贱蹙着眉头说:“今年没有麦子,明年还可以种,假若让不种田的人轻易收取麦子,就会助长其不劳而食的思想,甚至盼望以后再有贼寇到来。单父一季的麦子,鲁国收获了也强不多少,损失了也不至于削弱国力。若使民众产生了不劳而取的心态,这个创伤甚至数代都不能息止。”季孙听了宓子贱的话,感到很惭愧,说:“地若有缝,我就钻进去。我怎么好意思再见宓子贱呢!”
  宓子贱治理单父,十分注重人才。他以对待父亲之礼对待老人,以对待子女的心肠对待百姓的孩子,抚恤孤寡,哀悼丧纪……。他向孔子汇报说:“我把他们当父亲看待的有三个人,当兄长看待的有五人,当朋友看待的十一人。有五个比我贤能的人,我尊他们为师。”孔子高兴地说:“尧舜治理天下,努力寻求贤能辅佐……可惜你治理的是一个小城。”宓子贱在单父三年,选贤任能,德入民心,常常身不下堂,鸣琴唱和,史称鸣琴而治。
  孔子的侄子孔蔑与宓子贱同在鲁国做官。孔子问孔蔑:“你当了官有何得失?”孔蔑说:“未有得,而失有三:官府的事接连不断,顾不得读书了,学业也荒废了;俸禄不多,稠粥稀饭也顾不及亲属了,亲戚也疏远了;公事多且急,没时间吊死问疾,友情也淡薄了。”孔子听了很不高兴,又去问宓子贱。宓子贱说:“自从做官,无所失,所得有三:原来学习的知识能得到实践,学问更加精通;俸禄虽不多但也能照顾亲人,亲朋益亲;公事虽多也能兼以吊死问疾,朋友之情益笃。”孔子喟然感叹:“子贱真是个君子啊!”宓子贱著有《宓子》十六篇。《单县志》记载:宓子贱墓在凤阳府寿州南六十里铁佛岗。旧有碑云:“子贱为鲁使吴,死于道,因葬焉”。
  “鸣琴闲暇戴月忙,春兰秋菊各自芳。珍重邑人怀旧德,殷勤为筑二公堂。”为了凭吊和感念宓子贱和继任单父宰、同为孔子高足、颇有政绩的巫马施,后人在宓子贱经常弹琴的地方,筑起一座前方后圆的高台,名曰琴台,台上建了二贤祠,塑有宓、巫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