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的清代书画名品馆藏尤为丰富,其中龚贤《溪山胜景图》、《山庐飞瀑图》、金农《枇杷图》、王荦《山水图》、赵之谦《梧桐图》、翁同和楷书对联和李鸿章对联都具很高艺术价值。清代的菏泽书画名家荟萃,其中军机章京口部郎中曹垣,清宫楹联、寿堂匾额,多出其手笔。书法名家杨如炯,深得颜真卿、赵孟頫真传,湿白和飞白兼用,开创出自己的独有风格。曾任福州知府的曹以爟,熔“二王”及欧、柳、赵书体于一炉,独树书坛一帜。书画名家赵树屏,以书画为民,在大灾之年勇作《凯民图》、《饥民诗》,冒死进京,直达朝廷,为民赢得救命的赈灾款粮,被民众世代赞颂。
牛千古 (1803—1854)字奇观,曹州府定陶县(今定陶县黄店镇牛楼村)人,清代书法家。
千古出生在书香兼武功之家,自幼苦读五经四书,继而博览经史子集,成了当地有名的饱学之士。
牛千古的字吸取了汉晋隋唐以来诸名家的长处,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取欧、颜、柳诸体之长,刚劲有力。他楷书、行书、草书诸体皆善,但尤精于擘窠体,其字刚劲有力,富有立体感。狂草“鸟飞月窑地、鱼跃海中天”,是他的代表作。其用笔急促短栩,迅牵疾掣,折锋三顿,如巫峡怒涛,奔腾狂啸,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难怪后人用“行行眩目,字字惊心”来赞扬他的字。
书如其人。他的书法落笔不俗,钢筋铁骨,表现他爽直、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他厌恶功名利禄,不愿随俗流传,闭门读书,专心习字。四十岁后的牛千古由于家庭吉落贫困,不得不以卖字为生。他北过山海关,南到吴楚一带,漫游了大半个,其书法受到了各地朝野人士的好评。
千古不但爱好书法艺术,同时还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他胸怀对清腐败政治的不满,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毅然参加了太平军。1854年,五十一岁的牛千古卒于军中。
刘依仁 (1850~1921)。近现代书法家,字游渔,东明大屯乡丁嘴村人。年十五应童子试,以书法工整受提学贺寿慈之知,补博士弟子员。光绪乙酉1885年,以廪膳生选取拔贡。考不第,遂致力于书法。其出自幼师法颜柳,继习东坡,勾勒纵横,无不得心应手。曾得清朝贺玉甫、夏子松两尚书器重,有“字压八府、文擅畿南”之批。史料载两尚书曾以茶包、扇囊、对联、文房四宝馈赠,赠句云:“贤契得此全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作品流传颇广,一时称为杰构。晚年州判次河南,馆于道员刘雨田家。清亡后,归隐故里,杜门读书,不入城市。民国十年卒,年七十。
张鸿钧 (1824—1890)东明县东明集镇人,清道光年间秀才。善书法,一生任私塾教师。
范逢恩 字紫泥,号荫亭,山东省东明县城内人。清乾隆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户部陕西葫芦司主事、川东兵备道等职。善书法。
油子幹 山东省东明县胡庄乡人,晚清年间书法家,书法作品流传社会甚多。
曹 垣 山东省菏泽市佃户屯乡曹楼村人,曹以煚之子。曾在清室任军机章京、工部郎中。他书承父艺,真草隶篆均有功力,尤以正楷著称。从本人《年谱》知:曾在故宫写过楹联,曾任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总理事,寿堂匾额楹联,多出自他的手笔。编有《辞林二妙》、《四时分韵》二书。《辞林二妙》是当时历代翰林状元诗词总汇,皆是蝇头小楷,甚是珍贵史料。《四时分韵》是他一生书艺总集,约2.4万字,皆正楷手书,足是珍贵。从起笔用墨,点、横、竖、撇到骨架结构,布局谋篇,讲得精辟透彻,通俗易懂,实为书法理论珍品。
田 埙 字克昌,清山东成武人,乾隆(1736~1795)时监生、能文,善画,子鸿钧亦善画。
田如桧 字子植,清山东成武人。诸生。能鉴别古鼎书画,亦善画。《曹州府志》云:“山水、人物、花卉俱工,设色尤妙。”
菏泽地区博物馆现藏田桧折扇面五帧。计有《小村夜雨》、《明日清泉》、《采芝图》,为小写意金笺山水,富丽堂皇,意境深远;另有《菊花图》、《垂钓图》属小写意水墨扇面。这几幅保存完整的扇面,虽篇幅不长,但却能基本反映其山水、人物、花卉技法功底的面貌。
成武县文化馆现藏田如桧山水中堂一幅,画芯高205厘米,宽96厘米,绢本。画面山石用线勾出轮廓,单层印染,在中上部落款有“如桧”,打朱白文印各一方,印文已不清晰。
田有邰 字公卜,清山东定陶人。以拔贡任武城都谕。工诗赋,善书法,以礼法自持,邑人表其堂曰:“品高学赡”。
朱 虚 字介庵,清曹州(今菏泽)人。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官司理。善画。《图绘宝鉴续篡》称所画“山水萧疏,脱略蹊径”。
孙元吉 清山东定陶人。岁贡。善画。
许 博 字泉溥,清山东定陶人,嘉庆(1796~1820)拔贡,历署青县、靖海、乐亭、阜城、新城、交河知县。善政善教,故所至皆有声,以年老致仕。善丹青。卒年76岁。
许阳春 字雪堂,清山东定陶人。咸丰(1851~1861)拔贡,候选通判。许阳春能文、工书,尤善丹青。尚气谊,不干权要,乐诱后进,曹之名士多引为忘年交。半生游四方,皆以绘事见重。晚年失明,卒年85岁。
吕心佐 字公襄,清山东巨野人,贡生,馆陶教谕。能画山水。
刘 焜 字洞昭,清山东曹县人,善画人物及花卉,尤工山水。
刘焜所作之画,存之不多。现在成武文化馆保存其山水画一幅,弥足珍贵。
刘高仲 字泉如,清山东定陶人。早岁入庠。性忠厚,能文,工绘事。著有《种梅斋诗稿》
刘于丰 字林松,号墨林,郓城丁垓(现属嘉祥县)人,后迁居王垓。画家。清同治贡生,他酷爱绘画艺术,自学成才,山水、花鸟、人物,无不擅长。他曾南游江南,结识了苏杭的一些画家并与之切磋技艺。其画风超群,丰姿俊逸,栩栩如生,翩翩然似有仙骨。晚年专画“围场”,由工转写,线条清晰,设色鲜艳,有大量作品传世。后设馆乡里,教画诲人,在其门生中,连考中十余名秀才。他的好友刘可继作诗一首题在刘于丰的作品上:不事繁华不染尘,襟怀洒落任天真,胸中自饶无穷趣,只借丹青作隐论。
刘翼晨 清山东成武人。增生,工绘事。
何永允 字东川,清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曹州府志》谓其“善画马”,得赵孟頫法。
时庸励 字吉臣,清山东单县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曾为吴式芬幕客。光绪十四年(1888)吴式芬子重熹知陈州。邀其主讲陈州书院。
时庸励曾考订吴氏父子所藏碑牌,辑为《各省碑目》(稿本存山东省博物馆)。又撰《嵩山石阙》一卷。吴式芬《捃古录金文》多有时氏考订之功,付梓时,又作校勘订稿。时氏被称为晚清四大音韵学家之一,后人辑有《单县时氏音韵》遗著等。
李应捷 清山东巨野人,善画,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为《巨野县志》绘邑乘诸图。
李葆实 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癸未年人翰林院。工书法,取法于欧。功底深厚,用笔、结构沉稳。
苏毓眉 字遵田,号竹浦,一作字遵山、号信浦,清山东沾化。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曹州学正。善画山水,有右丞、云林之风。能诗歌,著有《牡丹谱》、《可园集》、《啸竹居诗草》。
张 忍 字效书,清山东巨野人,曾为嘉定知县姚学甲幕客,擅画山水。
杨如炯 字子超,郓城县刘官屯人,善书法。清嘉庆诸生,自幼家贫,在大方砖上用笔沾水练书法。学练颜真卿、赵孟頫字体,并从传统书法基础上创新,独具风格。特点是湿笔和飞白兼用,字型古朴苍劲。鲁西各县坤士,请他写字的络绎不绝。他性情孤僻,不与权贵往来,后虽为候选训导,但无实职。他以卖字作川费,游山玩水,遗下大批手迹。晚年在本村设馆教书法,终老田园。
邵伯营 字经南,清山东成武人,庠生,明亡(1644),弃举子业,更名逸,号泉石山人。工书、善画,卒年98岁。
松 年 清末人,字小梦,号颐园,蒙古人,以荫生官汶上、单县知县。性不谐俗,工书法,喜用鸡毫.自成一家。画工山水、人物、花卉、翎毛、兰竹,用笔豪爽,喜画元书纸,工于用水,秀润可爱。初师如冠九,有出蓝之誉。晚年应酬之作未免太率。罢官后流寓济南,创办“枕流画社”,一时从学者众。著有《颐园论画》,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自席成书。《单县志》对其有评述。山东省墨香阁艺术中心(1994年7月底)存有他的真迹立轴《松鹰图》
松年《荷花图》现存成武文化馆。画芯高47厘米,宽43厘米,纸本,纯以水墨画成,技艺颇高。在上角款“香远益清,小梦”,打一朱白相间的“松年之印”。此幅与一扇面装成一轴,扇面以没骨法画芙蓉翠鸟,扇面左上角落款“时庚夏五月抚新罗山人法为荣甫一兄大雅属即正画,佛慧山樵少华写”。打朱文印一方“少华写生。”
姚学甲 字联芳,号半塘,清山东巨野人,进士,官嘉定知县。擅画山水。
姚舒密 姚舒密(1863~1925)字释筠,亦为师云,成武县今大田集镇西姚楼(时属巨野)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清光绪辛卯科举人,甲午恩科中进士。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姚舒密出任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上任伊始,就以“任用私人及扩张铜元局”上书弹劾浙江巡抚聂衡山。聂系曾国藩的女婿,光绪二十九年调任浙江巡抚,以办理铜元局无起色为由撤去总办刘更新,由其故旧朱幼鸿接任。聂朱勾结,中饱私囊。姚舒密不顾聂曾两家门生故吏满朝,具疏弹劾,朝野震惊。聂被罢官不服,福州将军复查,仍维护原案。姚舒密不畏权势,闻名遐迩。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姚改任衢州知府,治事三载,颇有政声。宣统二年(1910年)调河南省银行总监。辛亥革命后,引退曹县,定居城内蛤蟆街,并于安庄置田千余亩。
姚舒密一生忠于清廷,1899年,觉察袁世凯有野心,曾上书弹劾。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曾派员请姚出山,姚拒不受聘。
姚擅长书法,鲁西南民间有其墨迹存世。菏泽十里铺卜子夏祠堂有其书卧碑一通,多有摹拓,至今不衰。
1925年姚舒密病逝,葬于安庄,墓碑尚存。
赵树屏 字翔汉,自号墨琴老人,清山东曹县人。监生。工书、画。树屏事亲至孝。父母死后在坟边盖屋守墓,房子坏了,又盖上房子守居终生。并著有《墓门诗草》。
他仗义疏财,白银到手,一放就忘。为扶助穷人,田产被疏散净尽。树屏淡泊自安,不进考场。一生把作诗画画为娱乐。他效法宋代大画家郑新南的画技。竹子、兰草画得尤其逼真传神,令人叹为观止。树屏敢为民,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1784—1786)单县大旱,田禾无收,贪官污吏乘机横行。灾民凄惨饥饿之状,无语形容。野草被吃净,树皮被剥光,每天都有携男担妇女者嚎天哭地,背井离乡。无数人家被逼迫卖儿卖妻。灾情直到人吃人的地步。赵树屏每天耳闻目睹这许多悲惨景象,痛楚难抑,愤然将单县灾情作成诗画,准备赴京。他将一幅幅《饥民图》配上《饥民诗》挂于单县鸣琴书院,令观者黯然泪下。
后来,他背上诗画,冒死进京。夜宿晓行,历尽磨难赶到京城。几经周折,将诗画呈予有关权臣,京里派了山东莱芜知县陈鹏飞来单赈灾,挽救了众生。单县地方学宪赐以“耆龄孺幕”匾额。逝世后嘉庆十四年(1809)奉旨建坊旌表,崇祀贤孝祠。
郭如仪 字明心,号双河,清曹州(今山东菏泽)人。能诗,善书,工画花卉。
郭振清 字恢宇,清山东巨野人。恩贡生。以善书名。方弱冠时,即以擅书蜚声黉序。诗词歌赋俱称妙手。
徐继孺 (1858~1917)字又稚,号悔斋;双号苏门山人。山东曹县城南徐楼人。童年考取秀才,十五岁入选拔贡,任黄县训导。光绪十六年(1890)登进士弟,经殿试入翰林院(为清末曹州三翰林之一。另两位翰林为曹县李经野、成武姚舒密),服务三年,授翰林院编修,出任陕西省副主考,光绪二十年改任河南学政。三年秩满,调山西省汾州任知府。他基于民族意识,并受山西省巡抚毓贤的影响,在汾州境内杀外国教士七人。事发,清廷震惊,敕命杀徐谢洋人。他仓座逃跑,隐居河南辉县苏门山(又称百泉山),自号苏门山人,作书不再用印。他隐居三年后潜回故里,地方伪报死亡。工书法,尤以草书著称,得力于欧柳。著述有《曹南文献录》、《徐悔斋文集》、《师教柬言录》。
高士和 字怡亭,号琴逸,清曹县人。祖羽程、父延长皆有学行,至士和三世,皆岁贡生。士和性温厚,与物无忤,工文善书画。
萧 殖 字山阜,清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曹州府志》称其善画山水。
曹以爟 山东省菏泽市佃户屯乡曹楼村人,书香门弟。清咸丰三年(1853)进士,任福州知府多年,书习“二王”、欧、柳、赵,熔众家之长于一炉,自成一派,以正楷称世。其风格秀美,结构严谨,富书卷气。名载北国子监碑文。
黄道煚 字治斋,郓城大黄垓村(现属嘉祥县)人,书法家。清乾隆庚寅(1770)科副榜。一生酷爱书法,曾先后仿学王羲之、王献之、黄庭坚字体,后独成一家,字苍劲有力,开始为乡里写碑文楹联或名商号匾牌等,声望日高,曹州、济宁州、东昌府、泰字等地常有人求字。乾隆皇帝朝泰山时,看到黄道 的书法,大加赞赏,遂差人来郓城通知黄道 在泰安岱庙东御座召见,钦赐举人。朝中六部官员,因帝王偏爱,破例按进士对待。曾任甘肃省崇阳知县,又任甘肃省安定知县。居官六年,年迈返里,以书法自娱,在鲁西民间流传下很多对联、中堂等墨迹。
杨兰阶 山东省东明县五营乡人,晚清拔贡,有诸多书法作品流传于世。
牛千古 (1803—1854)字奇观,曹州府定陶县(今定陶县黄店镇牛楼村)人,清代书法家。
千古出生在书香兼武功之家,自幼苦读五经四书,继而博览经史子集,成了当地有名的饱学之士。
牛千古的字吸取了汉晋隋唐以来诸名家的长处,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取欧、颜、柳诸体之长,刚劲有力。他楷书、行书、草书诸体皆善,但尤精于擘窠体,其字刚劲有力,富有立体感。狂草“鸟飞月窑地、鱼跃海中天”,是他的代表作。其用笔急促短栩,迅牵疾掣,折锋三顿,如巫峡怒涛,奔腾狂啸,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难怪后人用“行行眩目,字字惊心”来赞扬他的字。
书如其人。他的书法落笔不俗,钢筋铁骨,表现他爽直、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他厌恶功名利禄,不愿随俗流传,闭门读书,专心习字。四十岁后的牛千古由于家庭吉落贫困,不得不以卖字为生。他北过山海关,南到吴楚一带,漫游了大半个,其书法受到了各地朝野人士的好评。
千古不但爱好书法艺术,同时还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他胸怀对清腐败政治的不满,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毅然参加了太平军。1854年,五十一岁的牛千古卒于军中。
刘依仁 (1850~1921)。近现代书法家,字游渔,东明大屯乡丁嘴村人。年十五应童子试,以书法工整受提学贺寿慈之知,补博士弟子员。光绪乙酉1885年,以廪膳生选取拔贡。考不第,遂致力于书法。其出自幼师法颜柳,继习东坡,勾勒纵横,无不得心应手。曾得清朝贺玉甫、夏子松两尚书器重,有“字压八府、文擅畿南”之批。史料载两尚书曾以茶包、扇囊、对联、文房四宝馈赠,赠句云:“贤契得此全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作品流传颇广,一时称为杰构。晚年州判次河南,馆于道员刘雨田家。清亡后,归隐故里,杜门读书,不入城市。民国十年卒,年七十。
张鸿钧 (1824—1890)东明县东明集镇人,清道光年间秀才。善书法,一生任私塾教师。
范逢恩 字紫泥,号荫亭,山东省东明县城内人。清乾隆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户部陕西葫芦司主事、川东兵备道等职。善书法。
油子幹 山东省东明县胡庄乡人,晚清年间书法家,书法作品流传社会甚多。
曹 垣 山东省菏泽市佃户屯乡曹楼村人,曹以煚之子。曾在清室任军机章京、工部郎中。他书承父艺,真草隶篆均有功力,尤以正楷著称。从本人《年谱》知:曾在故宫写过楹联,曾任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总理事,寿堂匾额楹联,多出自他的手笔。编有《辞林二妙》、《四时分韵》二书。《辞林二妙》是当时历代翰林状元诗词总汇,皆是蝇头小楷,甚是珍贵史料。《四时分韵》是他一生书艺总集,约2.4万字,皆正楷手书,足是珍贵。从起笔用墨,点、横、竖、撇到骨架结构,布局谋篇,讲得精辟透彻,通俗易懂,实为书法理论珍品。
田 埙 字克昌,清山东成武人,乾隆(1736~1795)时监生、能文,善画,子鸿钧亦善画。
田如桧 字子植,清山东成武人。诸生。能鉴别古鼎书画,亦善画。《曹州府志》云:“山水、人物、花卉俱工,设色尤妙。”
菏泽地区博物馆现藏田桧折扇面五帧。计有《小村夜雨》、《明日清泉》、《采芝图》,为小写意金笺山水,富丽堂皇,意境深远;另有《菊花图》、《垂钓图》属小写意水墨扇面。这几幅保存完整的扇面,虽篇幅不长,但却能基本反映其山水、人物、花卉技法功底的面貌。
成武县文化馆现藏田如桧山水中堂一幅,画芯高205厘米,宽96厘米,绢本。画面山石用线勾出轮廓,单层印染,在中上部落款有“如桧”,打朱白文印各一方,印文已不清晰。
田有邰 字公卜,清山东定陶人。以拔贡任武城都谕。工诗赋,善书法,以礼法自持,邑人表其堂曰:“品高学赡”。
朱 虚 字介庵,清曹州(今菏泽)人。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官司理。善画。《图绘宝鉴续篡》称所画“山水萧疏,脱略蹊径”。
孙元吉 清山东定陶人。岁贡。善画。
许 博 字泉溥,清山东定陶人,嘉庆(1796~1820)拔贡,历署青县、靖海、乐亭、阜城、新城、交河知县。善政善教,故所至皆有声,以年老致仕。善丹青。卒年76岁。
许阳春 字雪堂,清山东定陶人。咸丰(1851~1861)拔贡,候选通判。许阳春能文、工书,尤善丹青。尚气谊,不干权要,乐诱后进,曹之名士多引为忘年交。半生游四方,皆以绘事见重。晚年失明,卒年85岁。
吕心佐 字公襄,清山东巨野人,贡生,馆陶教谕。能画山水。
刘 焜 字洞昭,清山东曹县人,善画人物及花卉,尤工山水。
刘焜所作之画,存之不多。现在成武文化馆保存其山水画一幅,弥足珍贵。
刘高仲 字泉如,清山东定陶人。早岁入庠。性忠厚,能文,工绘事。著有《种梅斋诗稿》
刘于丰 字林松,号墨林,郓城丁垓(现属嘉祥县)人,后迁居王垓。画家。清同治贡生,他酷爱绘画艺术,自学成才,山水、花鸟、人物,无不擅长。他曾南游江南,结识了苏杭的一些画家并与之切磋技艺。其画风超群,丰姿俊逸,栩栩如生,翩翩然似有仙骨。晚年专画“围场”,由工转写,线条清晰,设色鲜艳,有大量作品传世。后设馆乡里,教画诲人,在其门生中,连考中十余名秀才。他的好友刘可继作诗一首题在刘于丰的作品上:不事繁华不染尘,襟怀洒落任天真,胸中自饶无穷趣,只借丹青作隐论。
刘翼晨 清山东成武人。增生,工绘事。
何永允 字东川,清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曹州府志》谓其“善画马”,得赵孟頫法。
时庸励 字吉臣,清山东单县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曾为吴式芬幕客。光绪十四年(1888)吴式芬子重熹知陈州。邀其主讲陈州书院。
时庸励曾考订吴氏父子所藏碑牌,辑为《各省碑目》(稿本存山东省博物馆)。又撰《嵩山石阙》一卷。吴式芬《捃古录金文》多有时氏考订之功,付梓时,又作校勘订稿。时氏被称为晚清四大音韵学家之一,后人辑有《单县时氏音韵》遗著等。
李应捷 清山东巨野人,善画,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为《巨野县志》绘邑乘诸图。
李葆实 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癸未年人翰林院。工书法,取法于欧。功底深厚,用笔、结构沉稳。
苏毓眉 字遵田,号竹浦,一作字遵山、号信浦,清山东沾化。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曹州学正。善画山水,有右丞、云林之风。能诗歌,著有《牡丹谱》、《可园集》、《啸竹居诗草》。
张 忍 字效书,清山东巨野人,曾为嘉定知县姚学甲幕客,擅画山水。
杨如炯 字子超,郓城县刘官屯人,善书法。清嘉庆诸生,自幼家贫,在大方砖上用笔沾水练书法。学练颜真卿、赵孟頫字体,并从传统书法基础上创新,独具风格。特点是湿笔和飞白兼用,字型古朴苍劲。鲁西各县坤士,请他写字的络绎不绝。他性情孤僻,不与权贵往来,后虽为候选训导,但无实职。他以卖字作川费,游山玩水,遗下大批手迹。晚年在本村设馆教书法,终老田园。
邵伯营 字经南,清山东成武人,庠生,明亡(1644),弃举子业,更名逸,号泉石山人。工书、善画,卒年98岁。
松 年 清末人,字小梦,号颐园,蒙古人,以荫生官汶上、单县知县。性不谐俗,工书法,喜用鸡毫.自成一家。画工山水、人物、花卉、翎毛、兰竹,用笔豪爽,喜画元书纸,工于用水,秀润可爱。初师如冠九,有出蓝之誉。晚年应酬之作未免太率。罢官后流寓济南,创办“枕流画社”,一时从学者众。著有《颐园论画》,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自席成书。《单县志》对其有评述。山东省墨香阁艺术中心(1994年7月底)存有他的真迹立轴《松鹰图》
松年《荷花图》现存成武文化馆。画芯高47厘米,宽43厘米,纸本,纯以水墨画成,技艺颇高。在上角款“香远益清,小梦”,打一朱白相间的“松年之印”。此幅与一扇面装成一轴,扇面以没骨法画芙蓉翠鸟,扇面左上角落款“时庚夏五月抚新罗山人法为荣甫一兄大雅属即正画,佛慧山樵少华写”。打朱文印一方“少华写生。”
姚学甲 字联芳,号半塘,清山东巨野人,进士,官嘉定知县。擅画山水。
姚舒密 姚舒密(1863~1925)字释筠,亦为师云,成武县今大田集镇西姚楼(时属巨野)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清光绪辛卯科举人,甲午恩科中进士。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姚舒密出任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上任伊始,就以“任用私人及扩张铜元局”上书弹劾浙江巡抚聂衡山。聂系曾国藩的女婿,光绪二十九年调任浙江巡抚,以办理铜元局无起色为由撤去总办刘更新,由其故旧朱幼鸿接任。聂朱勾结,中饱私囊。姚舒密不顾聂曾两家门生故吏满朝,具疏弹劾,朝野震惊。聂被罢官不服,福州将军复查,仍维护原案。姚舒密不畏权势,闻名遐迩。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姚改任衢州知府,治事三载,颇有政声。宣统二年(1910年)调河南省银行总监。辛亥革命后,引退曹县,定居城内蛤蟆街,并于安庄置田千余亩。
姚舒密一生忠于清廷,1899年,觉察袁世凯有野心,曾上书弹劾。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曾派员请姚出山,姚拒不受聘。
姚擅长书法,鲁西南民间有其墨迹存世。菏泽十里铺卜子夏祠堂有其书卧碑一通,多有摹拓,至今不衰。
1925年姚舒密病逝,葬于安庄,墓碑尚存。
赵树屏 字翔汉,自号墨琴老人,清山东曹县人。监生。工书、画。树屏事亲至孝。父母死后在坟边盖屋守墓,房子坏了,又盖上房子守居终生。并著有《墓门诗草》。
他仗义疏财,白银到手,一放就忘。为扶助穷人,田产被疏散净尽。树屏淡泊自安,不进考场。一生把作诗画画为娱乐。他效法宋代大画家郑新南的画技。竹子、兰草画得尤其逼真传神,令人叹为观止。树屏敢为民,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1784—1786)单县大旱,田禾无收,贪官污吏乘机横行。灾民凄惨饥饿之状,无语形容。野草被吃净,树皮被剥光,每天都有携男担妇女者嚎天哭地,背井离乡。无数人家被逼迫卖儿卖妻。灾情直到人吃人的地步。赵树屏每天耳闻目睹这许多悲惨景象,痛楚难抑,愤然将单县灾情作成诗画,准备赴京。他将一幅幅《饥民图》配上《饥民诗》挂于单县鸣琴书院,令观者黯然泪下。
后来,他背上诗画,冒死进京。夜宿晓行,历尽磨难赶到京城。几经周折,将诗画呈予有关权臣,京里派了山东莱芜知县陈鹏飞来单赈灾,挽救了众生。单县地方学宪赐以“耆龄孺幕”匾额。逝世后嘉庆十四年(1809)奉旨建坊旌表,崇祀贤孝祠。
郭如仪 字明心,号双河,清曹州(今山东菏泽)人。能诗,善书,工画花卉。
郭振清 字恢宇,清山东巨野人。恩贡生。以善书名。方弱冠时,即以擅书蜚声黉序。诗词歌赋俱称妙手。
徐继孺 (1858~1917)字又稚,号悔斋;双号苏门山人。山东曹县城南徐楼人。童年考取秀才,十五岁入选拔贡,任黄县训导。光绪十六年(1890)登进士弟,经殿试入翰林院(为清末曹州三翰林之一。另两位翰林为曹县李经野、成武姚舒密),服务三年,授翰林院编修,出任陕西省副主考,光绪二十年改任河南学政。三年秩满,调山西省汾州任知府。他基于民族意识,并受山西省巡抚毓贤的影响,在汾州境内杀外国教士七人。事发,清廷震惊,敕命杀徐谢洋人。他仓座逃跑,隐居河南辉县苏门山(又称百泉山),自号苏门山人,作书不再用印。他隐居三年后潜回故里,地方伪报死亡。工书法,尤以草书著称,得力于欧柳。著述有《曹南文献录》、《徐悔斋文集》、《师教柬言录》。
高士和 字怡亭,号琴逸,清曹县人。祖羽程、父延长皆有学行,至士和三世,皆岁贡生。士和性温厚,与物无忤,工文善书画。
萧 殖 字山阜,清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曹州府志》称其善画山水。
曹以爟 山东省菏泽市佃户屯乡曹楼村人,书香门弟。清咸丰三年(1853)进士,任福州知府多年,书习“二王”、欧、柳、赵,熔众家之长于一炉,自成一派,以正楷称世。其风格秀美,结构严谨,富书卷气。名载北国子监碑文。
黄道煚 字治斋,郓城大黄垓村(现属嘉祥县)人,书法家。清乾隆庚寅(1770)科副榜。一生酷爱书法,曾先后仿学王羲之、王献之、黄庭坚字体,后独成一家,字苍劲有力,开始为乡里写碑文楹联或名商号匾牌等,声望日高,曹州、济宁州、东昌府、泰字等地常有人求字。乾隆皇帝朝泰山时,看到黄道 的书法,大加赞赏,遂差人来郓城通知黄道 在泰安岱庙东御座召见,钦赐举人。朝中六部官员,因帝王偏爱,破例按进士对待。曾任甘肃省崇阳知县,又任甘肃省安定知县。居官六年,年迈返里,以书法自娱,在鲁西民间流传下很多对联、中堂等墨迹。
杨兰阶 山东省东明县五营乡人,晚清拔贡,有诸多书法作品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