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明代菏泽书画名家

    现馆藏于菏泽的沈周《两人松下坐》、文征明《采芝图》、唐寅《山居对弈图》《春山古刹图》、仇英《山水图》、朱耷《八大山人松》、石涛《山水图》等,都不失为稀世珍品,为书画之乡增色不少。在明代,菏泽还出现了曾任工、户、丘三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的书法家石星,历任户部侍郎、工部郎中、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广东按察司使的书法家穆文熙,曾任左佥都御使“诗、书、画博洽精妙”的于若瀛,曾任苏州知府而以卖字救济灾民的书法家石巍,史称“铁面御史”诗、文、诗、书皆工绝的何应瑞等。明代书画家雷鲤也曾避难隐居于菏泽书画之乡,且引发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书法故事。
    石  星  (?—1599)字拱辰,号东泉,山东东明人,明朝大臣。嘉靖已未(1559)进士。从政四十年,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累官给事中、大理寺丞、太仆卿、右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职。为官期间,曾为家乡做过一些好事,因而他在东明县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被称之为“石大人”。
    1567年,穆宗刚即位,沉湎酒色,荒废政务,星上书,穆宗勃然大怒,认为是毁谤自己,命于金殿杖刑六十,贬斥为民,回到家乡。1573年,神宗即位,星冤始得昭雪。
    昭雪后,星由给事中晋升大理寺丞。星和张居正政见不合,曾上书劾张,皇帝不听,遂又辞官归里。十年后,居正卒,星又赴京居官,这次一直提到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1590年,星改任户部尚书。次年,边境多事,朝廷又任命星为兵部尚书。
    1592年日本关白(相当摄政王)丰臣秀吉率兵10万大举入侵朝鲜,登釜山,陷平壤,朝鲜八道几乎尽没。朝鲜王李蚣向明朝告急求援。明朝廷认为中朝乃唇齿相依,不能不救,星也力主一战。明军入朝后,在朝鲜军民的配合下,光复平壤,收复开城,日军放弃王京,退守釜山。
    日军于是年二月再次进犯朝鲜,朝鲜使臣又来哭诉求援。这时首辅赵志皋竟把和议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石星身上。神宗在盛怒之下,立即下诏将石星下狱论死,妻孥发配广西。1599年,石星病死狱中。
石星不但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书法家。其书作多有石刻存世。
    穆文熙  (1532—1617)字敬甫,山东东明人。明朝大臣,文学家。嘉靖四十一年(1562)举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工部郎中、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广东按察司使、户部侍郎。才名甚著,诗文在王世贞、李攀龙之间。
    1567年,文熙任工部郎中时,同乡好友石星以吏科给事中上疏直谏皇帝过错,惹得皇帝震怒,命予廷杖,令权阉滕祥监杖。因祥与星有隙,遂指挥往死处打。文熙以身相护石星才得以不死。文熙将石星拉到家里,相对而哭,接着竟一同挂冠归里,当时朝野争夸其气节。
    万历年间,文熙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御史郜永春因巡盐河东时得罪了宰相张四维,适值考核京官,四维竟将永春列入有过官员中。文熙不平,同四维争论,四维坚持已见。文熙感慨地说:“大明的宝训可以抹煞,权相的意旨却不可夺,还做这个官干什么?不能尽职尽责,就该离开岗位,现在是时候了。”于是,与永春同赋归来。(永春,长垣人,文熙同年)
    几年后,由于兵部尚书张佳胤推荐,文熙再起任广东按察使,转南京户部侍郎,以父老终养请归,遂不复出。归里后,在城东修筑别墅“逍遥园”,日夕游娱其间,卒年八十五。
文熙著作宏富,注释有《七雄策》,编纂有《文浦玄珠》、《百将提衡》,著述有《逍遥园诗文集》十卷;另有文稿《左传抄评》,载入,《四史洪裁》。
    文熙是的文学家、书法家,其书作多有石刻存世。
    穆光胤  (1554—1618)东明城内东街人,系穆文熙之子,明朝的书法家。书法碑刻遗存较多,泰山岱庙石刻有其碑文。
    于若瀛  字文若,号念东,巨野县人(今巨野县太平乡于官屯村人),于锦之子,明朝官吏,中进士后,由主事转河南巡道,升太仆少卿,督东路马政,又升左佥都御史。
    他为官敢于直言、廉洁正直。诗文、书、画博洽精妙,与东阿于文定齐名,时称“山东二于”,著有《弗告党集》、《超阁草》二十卷。
    王孙绍  (1624—1642)明山东成武人。庠生。工画。《成武县志》称其于壬午难前数日,痛饮悲歌,作诗及画数十幅。城破,死之,年19岁。
    石  巍  (1446—1487)字民望,号雪斋,曹县安乐里人。
    年少时,读书于老家石庄(今曹县城西四里)村北新驿寺(即兴隆寺,寺旁为驿站)中,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官至苏州知府,是一位理学名家。
    成化二十年(1484)秋,曹县歉收,民乏粮。石巍擅长书法,便用公务之暇,书写条幅,令人携其外售,以资助族人平安度过灾荒。
    孙国栋  字柱岩,明长山(今山东邹平)人。贡生,曹州训导。《长山县志》云:“博学嗜古,凡遇金石、遗文及名画、古器不惜倾囊购之,日以校雠异同为快。”
    孙  鲸  字海巢,明山东无棣人。岁贡生,郓城教导。喜鼓琴,善泼墨山水。《无棣县志》云:“尝作《竹下一人图》,神采飘逸,绝出尘埃。”座于官舍。
    何应瑞  (?—1646)字至符,号大赢,1610年中进士。曹州(今菏泽)人。
其父何尔健(1554—1610),字乾宣,号明甫。明朝大臣,官至大理寺丞,居官廉洁,世人称“铁面御史”。善画,曾作《苦民图》。何应瑞曾任户部主事、河南参政、江西何应瑞善诗、古文、词,工书法。
    徐松年  字贞甫,明山东曹县人。长于诗文,善书,真、草、隶,纵横自得。
    雷  鲤  字白波,又字惟化,号半窗山人,明万历年间建安人。书法家,工于书画,深受祖宗欣赏,任礼部郎中,曾隐居单县。
    雷鲤秉性刚直,因触怒权贵,弃官流落民间,辗转来到单县,在城南黄岗镇隐居一段岁月。他初到黄岗,鹑衣百结,敝衣破履,住在一个茶馆里当伙计,劈柴烧火提水很勤快。有一天,他用西瓜皮在关帝庙前青石板上写了“一部春秋”四字。当时被庙里和尚发现,急以墨钗出轮廓,就石雕成匾额,立于庙堂。雷鲤逸闻颇多,至今仍为单县人所传颂。尤其是题写单县黄岗南黄河大堤上“大王庙”碑文一事,更是脍灸人口。
仲春的一天,艳阳高照,惠风和畅。茶馆主人邀雷鲤到黄岗南门外新建的大王庙看当地名士写碑文。两人来到庙里,信步登上大殿,却空无一人,但见香案文房四宝已备,炉子上煮着鹅肉,筛着美酒。雷鲤爱吃鹅肉,一任天性所为。茶馆主人有意激将:“你我吃了喝了,字你写?!”雷鲤慷然应允。不一会,酒酣饭饱,气足神凝,遂握管濡墨挥洒起来。当他将碑文写完,酒也醒了大半,方思世道险恶,欲把字抹去,茶馆主人架住了他的胳膊,执事、乡老等已走出解释:“今日煮酒,特为请你撰写碑文,方式不当,万望海涵。”并再三请法语置款。雷鲤见势难推辞,就在石碑右下角写了“建安雷在石碑右边的莲花图案里,仔细观察,才隐约可辨。第二天,他就离开了黄岗,流落他乡去了。苗鲤在单县流传下来的墨迹还有“藏经阁”三字,现珍藏于单县文化馆,当初曾悬嵌于大佛寺。还书写了藏经阁碑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