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菏泽出了王禹偁、晁补之、燕肃等一代书画名家。其中燕肃的画倍受苏轼赏识,称之“浑然天成,粲然日新”。晁补之则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受到苏轼的特别青睐,常与其谈诗论画。南北宋期是,不仅以“晁门四杰”名震朝野,而且其家先后有20余人以文笔彪炳史册,14人进士及第长达200年翰墨飘香,铸满堂辉煌为史所罕见。
王禹偁 (954—1001)字元之。山东巨野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累官至左司谏,知制诰。出知黄州,后徙蕲州,未逾月而卒。
王禹偁工诗文,善画,鄱阳松青阁画店有所画《五老会立图》,颜色苍古,殿宇闳丽,笔法褶皱,有吴道子家数。王禹偁能画,知者不多。
李 昭 字晋杰,山东鄄城人。以恩科仕江州德化尉。长于画墨竹。自云:“他人以萧疏为能,余以重密为巧。吾之墨竹一派不让湖州。”又善墨花小笔。谱能山水,学范宽。篆尤精,学《三坟记》。卒于江南。
张齐贤 (943—1014)字师亮,宋曹州(今山东菏泽)人。进士。淳化二年(991)参加政事。真宗即位(997),拜右仆射。谥“文定”。工书法,擅毫翰。书迹见于《群玉堂法帖》中。
晁端中 (1051—1110)字元升,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里)人。官至雄州防御推官。10岁能为古诗,善草书。
晁端彦 (1033—?)字美叔,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工诗,善书法。黄庭坚云:“若美叔即与右军合者,优孟抵掌谈笑,乃是孙叔敖邪?”张耒诗云:“晁公声名三十载,余事笔纵传法贴。”
晁补之 (1053—1110)字无咎,自号归来子,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端有子。元丰二年(1079)举进士,官至礼部郎中,出知河中府。
晁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倦,诗文奇卓,书、画不凡。所画山水多自题诗,留春堂山水大屏上题云:“胸中正可吞云梦,盏里何妨对圣贤。有意清秋入衡霍,为君无尽写江天。”陈师道独爱重其墨迹,尝咏其扇云:“前身阮始平,今代王摩诘。偃屈盖代气,万里入咫尺。”又尝增添莲社图样,自以意先为之山石位置向背作粉本,以授画史孟仲宁,令传模之。闲居济州金乡,葺东皋归去来园。楼观堂亭,极为潇洒,尽用陶(潜)语名之。自画大图,书记其上,书尤妙。著有《鸡肋集》70卷等。
晁说之 (1059—1129)字以道,号景迂,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补之四北。元丰六年(1083)进士,建炎初以待制侍读而终。
晁说之工诗,善画山水,长于寒林雪景,尤工画芦雁。黄山谷尝题其雪雁云:“飞雪洒芦如银箭,前雁惊飞后回盼。凭谁说与谢元晕,休道澄江静如练。”世惟知崔白芦雁,不知说之尤妙。画迹有《黄叶村庄图》、《秋渚聚禽图》等。著有《景迂生集》12卷等。
燕 肃 (961—1040)字穆之,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人。北宋科学家、画家。肃祖籍青州益都。其父燕峻,慷慨任侠,广结义士。时值五代天下大乱。公元944年后晋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叛,峻率属下西来,投奔善侍士卒的苻彦卿。及长,遂在曹州济阴安家,娶妻生子。肃不到六岁,峻即去世。肃虽年少孤贫,但其勤奋好学,曾游学睢阳学舍,后中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
燕肃精天文、物理。曾创莲花刻漏,计时准确,颁布行全国。又造指南车,记里鼓车,先于欧州一千多年。知明州时,首研潮汐形成原理绘《海潮图》,著《海潮论》。工画,善山水、寒林,师法李成,其画罨布浓淡,意象微远,传世作品有《寒山积雪图》等。苏东坡称其画:“浑然天成,粲然日新,已离画工之度数,而得诗人之清丽。”太常寺有所画屏风,玉堂、刑部、景宁坊居第及许、洛二地佛寺皆有其画壁。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画迹《春山图》、《寒山积雪图》等。
元代
元代是书画由宋入明的转折期,为时虽不长,但“化晋韵入唐法,逆宋意开明态”,托古改判,名家如云,一扫南京衰颓之势,为中华书画增添了光彩的一页。
元代书法成就虽不十分突出,但却突显鲜明的时代风貌,概括起来,其特色正如清王文治所论:“书法至元人,别具一种风气,唐之宏伟,宋之险峻,洗涤殆尽,而开中和恬适之致,有独到之处。”
元代的绘画,在继承隋唐五代和北宋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展,其显著特点是“文人画”的兴起,强调“古意”和“士气”,反对“作家气”,摒弃南宋院体即所谓“近体”,主张师法唐五代和北宋,在创作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苏轼、米芾、文同等文人画的传统。
元代的书画大家当首推赵孟頫,他不仅是元代画坛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而且在书坛独领。他提倡复古,崇尚唐人,强调书画同源。他善画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等。在书法方面,工篆、隶、真、草各体,早年学宋高宗的书法,中年后取“二王”和智永笔势,晚年兼师法李邕、颜真卿及米芾之长,形成结构严整,运笔姿媚的“赵体”。他书写的《道德经》、《胆巴碑》、《洛阳赋》、《兰亭七三跋》、《四体千字文》及《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流美洒脱,园转遒劲,被评赞为如“花舞风中,云生眼底。”《元史·本传》称其“遂以书名天下”,当时的大书法家鲜于枢推崇其为“本朝”。
史性良 字显甫,元山东郓城人。官司至中书平章政事。陶宗仪《书吏会要》云:“书有晋人法度,亦能大字。”
朱淳甫 元济阴(今山东菏泽)人。居曹之乐平坊,世业丹青。夏文彦《图绘宝鉴》云:“山水、人物、树石俱精,亦写梅竹,有佳致。”
杜从训 字仪方,元山东郓城人。官司至江阴州尹。书效苏、黄。
商 挺 (1209—1288)字孟卿,号左山,元曹州齐阴(今山东菏泽)人。至元六年(1269)官同佥枢密院事,八年(1271)升副使。赠鲁国公。谥“文定”工诗,尤善隶书。
商 琦 字德符,元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人。成宗(1295—1307)召备宿卫,授集贤学士,泰定元年(1324)迁秘书监。
商琦善画山水,朱谋西土《画史会要》称其“师李营丘,得用墨法”。兼工墨竹,自成一家。至正二年(1342)尝作《嵩阳访真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春山图卷》。
商 王寿 字台元,号逊斋,元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人。琦从弟。安恬不仕,朱谋西土《画史会要》称其善画山水,得破墨法。窠石佳。
王禹偁 (954—1001)字元之。山东巨野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累官至左司谏,知制诰。出知黄州,后徙蕲州,未逾月而卒。
王禹偁工诗文,善画,鄱阳松青阁画店有所画《五老会立图》,颜色苍古,殿宇闳丽,笔法褶皱,有吴道子家数。王禹偁能画,知者不多。
李 昭 字晋杰,山东鄄城人。以恩科仕江州德化尉。长于画墨竹。自云:“他人以萧疏为能,余以重密为巧。吾之墨竹一派不让湖州。”又善墨花小笔。谱能山水,学范宽。篆尤精,学《三坟记》。卒于江南。
张齐贤 (943—1014)字师亮,宋曹州(今山东菏泽)人。进士。淳化二年(991)参加政事。真宗即位(997),拜右仆射。谥“文定”。工书法,擅毫翰。书迹见于《群玉堂法帖》中。
晁端中 (1051—1110)字元升,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里)人。官至雄州防御推官。10岁能为古诗,善草书。
晁端彦 (1033—?)字美叔,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工诗,善书法。黄庭坚云:“若美叔即与右军合者,优孟抵掌谈笑,乃是孙叔敖邪?”张耒诗云:“晁公声名三十载,余事笔纵传法贴。”
晁补之 (1053—1110)字无咎,自号归来子,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端有子。元丰二年(1079)举进士,官至礼部郎中,出知河中府。
晁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倦,诗文奇卓,书、画不凡。所画山水多自题诗,留春堂山水大屏上题云:“胸中正可吞云梦,盏里何妨对圣贤。有意清秋入衡霍,为君无尽写江天。”陈师道独爱重其墨迹,尝咏其扇云:“前身阮始平,今代王摩诘。偃屈盖代气,万里入咫尺。”又尝增添莲社图样,自以意先为之山石位置向背作粉本,以授画史孟仲宁,令传模之。闲居济州金乡,葺东皋归去来园。楼观堂亭,极为潇洒,尽用陶(潜)语名之。自画大图,书记其上,书尤妙。著有《鸡肋集》70卷等。
晁说之 (1059—1129)字以道,号景迂,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补之四北。元丰六年(1083)进士,建炎初以待制侍读而终。
晁说之工诗,善画山水,长于寒林雪景,尤工画芦雁。黄山谷尝题其雪雁云:“飞雪洒芦如银箭,前雁惊飞后回盼。凭谁说与谢元晕,休道澄江静如练。”世惟知崔白芦雁,不知说之尤妙。画迹有《黄叶村庄图》、《秋渚聚禽图》等。著有《景迂生集》12卷等。
燕 肃 (961—1040)字穆之,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人。北宋科学家、画家。肃祖籍青州益都。其父燕峻,慷慨任侠,广结义士。时值五代天下大乱。公元944年后晋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叛,峻率属下西来,投奔善侍士卒的苻彦卿。及长,遂在曹州济阴安家,娶妻生子。肃不到六岁,峻即去世。肃虽年少孤贫,但其勤奋好学,曾游学睢阳学舍,后中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
燕肃精天文、物理。曾创莲花刻漏,计时准确,颁布行全国。又造指南车,记里鼓车,先于欧州一千多年。知明州时,首研潮汐形成原理绘《海潮图》,著《海潮论》。工画,善山水、寒林,师法李成,其画罨布浓淡,意象微远,传世作品有《寒山积雪图》等。苏东坡称其画:“浑然天成,粲然日新,已离画工之度数,而得诗人之清丽。”太常寺有所画屏风,玉堂、刑部、景宁坊居第及许、洛二地佛寺皆有其画壁。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画迹《春山图》、《寒山积雪图》等。
元代
元代是书画由宋入明的转折期,为时虽不长,但“化晋韵入唐法,逆宋意开明态”,托古改判,名家如云,一扫南京衰颓之势,为中华书画增添了光彩的一页。
元代书法成就虽不十分突出,但却突显鲜明的时代风貌,概括起来,其特色正如清王文治所论:“书法至元人,别具一种风气,唐之宏伟,宋之险峻,洗涤殆尽,而开中和恬适之致,有独到之处。”
元代的绘画,在继承隋唐五代和北宋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展,其显著特点是“文人画”的兴起,强调“古意”和“士气”,反对“作家气”,摒弃南宋院体即所谓“近体”,主张师法唐五代和北宋,在创作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苏轼、米芾、文同等文人画的传统。
元代的书画大家当首推赵孟頫,他不仅是元代画坛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而且在书坛独领。他提倡复古,崇尚唐人,强调书画同源。他善画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等。在书法方面,工篆、隶、真、草各体,早年学宋高宗的书法,中年后取“二王”和智永笔势,晚年兼师法李邕、颜真卿及米芾之长,形成结构严整,运笔姿媚的“赵体”。他书写的《道德经》、《胆巴碑》、《洛阳赋》、《兰亭七三跋》、《四体千字文》及《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流美洒脱,园转遒劲,被评赞为如“花舞风中,云生眼底。”《元史·本传》称其“遂以书名天下”,当时的大书法家鲜于枢推崇其为“本朝”。
史性良 字显甫,元山东郓城人。官司至中书平章政事。陶宗仪《书吏会要》云:“书有晋人法度,亦能大字。”
朱淳甫 元济阴(今山东菏泽)人。居曹之乐平坊,世业丹青。夏文彦《图绘宝鉴》云:“山水、人物、树石俱精,亦写梅竹,有佳致。”
杜从训 字仪方,元山东郓城人。官司至江阴州尹。书效苏、黄。
商 挺 (1209—1288)字孟卿,号左山,元曹州齐阴(今山东菏泽)人。至元六年(1269)官同佥枢密院事,八年(1271)升副使。赠鲁国公。谥“文定”工诗,尤善隶书。
商 琦 字德符,元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人。成宗(1295—1307)召备宿卫,授集贤学士,泰定元年(1324)迁秘书监。
商琦善画山水,朱谋西土《画史会要》称其“师李营丘,得用墨法”。兼工墨竹,自成一家。至正二年(1342)尝作《嵩阳访真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春山图卷》。
商 王寿 字台元,号逊斋,元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人。琦从弟。安恬不仕,朱谋西土《画史会要》称其善画山水,得破墨法。窠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