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历时370年,由于连年征战,时局动乱社会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但意识形态却有异乎寻常的发展。特别是“三教同源新学说的形成,对书画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规导作用,开创了书画史上一个光辉灿烂时期。
卞壸 (281—328)字望子,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人,东晋初大大臣,政治家,累事三朝,两度为尚书令。
壸出身于名门望族、官宦之家。祖父统,曾任琅王牙内史。父粹,字玄仁,兄弟六人并登宰府,有“卞氏六龙,玄仁无双”之誉。在父辈的熏陶下,壸自幼刻苦攻读,博览群籍,弱冠之年即誉满乡里,有大器之目。
公元318年,晋元帝即位建康,壸为从事中郎,委以官员选拔升迁之责,深受宠信。后历官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御史中丞等职,前后居师佐之位,尽匡辅之节,颇为王公大臣敬畏。公元323年,明帝立,壸升为吏部尚书。次年,以平王含功加中军将军,封建兴县公;不久又升为领军将军。公元325年,明帝病危时,壸任宰相,与司徒王导同受顾命,辅佐幼主成帝执掌朝政,并被加封为给事中、尚书令。
卞壸还是一位出众的军事家。东晋之初,战事频繁,卞壸亲披甲胄,督阵指挥,赫赫军功,为当世所无。公元327年,庚亮当权,打算将野心家苏峻征之于朝任大司农,以收笼络之效,并借机释其兵权。壸固争以为不可,认为这样做必将激发苏峻提前叛乱。苏峻闻讯后,果然称兵,进攻建康。皇帝命壸都督大桁东诸军事,率郭默、赵胤等军与苏峻大战于西陵,为峻所破,死伤以千计,只好退守青溪,终因众寡不敌,六军皆溃,被苏峻破城而入。在战斗中,壸背疮未合,但胸怀报国决心,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终于不支,壮烈死难,时年四十八岁。二子目珍、盱见父殉国,相随赴贼,亦力战而死。
公元329年,峻乱平定,经朝议追赠壸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荣衔,谥曰“忠贞”,祀以太牢。时人赞道:父死于君,子死于父,忠孝之道,萃于一门。
卞壸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唐窦 《述书赋上》云:“望之之草,聚古而老。落纸筋盘,分行羽抱。如充牛刀多士,交连杂宝。”《淳化阁法贴》卷三有壸草书一帖,六行,五十六字。其书作传有《文墨帖》、《大观帖》等汇帖。
曹仲达 北齐曹(今山东定陶西北)人。官至朝散大夫。
曹仲达能画梵像,北齐称工。相传其画佛之妙,颇有灵感。亦善人物故实。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中,将曹仲达与吴道子并提,云:“曹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而“吴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即“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来源。唐人以为其“曹家样”与张僧繇的“张家样”,都是别体之作,并起范本作用。传代作品有《卢思道像》、《斛律明月像》、《慕容绍宗像》、《弋猎图》、《齐神武临轩对武骑图》等。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是书画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时期,华美的天国憧憬,纸醉金迷的宫廷享乐,气壮山河的征战开拓,与俊逸飘洒的歌舞升平和举杯唱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只有在盛世和开放时期才能产生的雄风,造就只有在物质丰富和思想自信社会才能出现的丽质。这个时代书画的巨大居就与总体风格,体现一种堂堂正正中的华美与规矩精细中的雄浑。以展子虞、尉迟跋质那、吴道子、张萱、张璪、李思训等为代表的画坛名家,和以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等为代表的书坛巨将,开创了中华书画艺术的空前繁荣时代。至五代,受兵火战乱影响,书画艺术不可避免受严重影响,呈现调落衰败之象,但仍能承唐末余绪,出现杨凝式这样的“书之豪杰”,也出现了周文矩、顾闳中等人人物画名家和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这样的山水画“大笔”。
在这个历史时代,菏泽大地不仅树起由“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亲笔所书盛唐“碑”——孔子庙堂碑(即“东庙堂”碑),立起文、书、刻皆精绝的“三绝碑”——大周任史君屏盗碑,还涌现丁飞举、张通和贾膺福等一代书画名家。
丁飞举 字翰之,诏济阴(今山东菏泽)人。工书法,通老子、庄周之学,善养生,能鼓琴。居钱塘龙泓洞左右。陆龟蒙《甫里先生集》称其“纶巾布袭,貌古而意澹。好古文,乐闻歌诗,时时书细字,作文纪事,皆有楷法”。
张 通 唐河北河间人。官曹州刺史。善画,所画山水、杂画俱精赡。
贾膺福 唐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敦实子。历官左散骑常待、弘文馆学士。《金石录》称其八分书笔法精妙,小楷尤工。有《大云寺皇帝圣作碑》、《唐修封禅记》传世。
卞壸 (281—328)字望子,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人,东晋初大大臣,政治家,累事三朝,两度为尚书令。
壸出身于名门望族、官宦之家。祖父统,曾任琅王牙内史。父粹,字玄仁,兄弟六人并登宰府,有“卞氏六龙,玄仁无双”之誉。在父辈的熏陶下,壸自幼刻苦攻读,博览群籍,弱冠之年即誉满乡里,有大器之目。
公元318年,晋元帝即位建康,壸为从事中郎,委以官员选拔升迁之责,深受宠信。后历官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御史中丞等职,前后居师佐之位,尽匡辅之节,颇为王公大臣敬畏。公元323年,明帝立,壸升为吏部尚书。次年,以平王含功加中军将军,封建兴县公;不久又升为领军将军。公元325年,明帝病危时,壸任宰相,与司徒王导同受顾命,辅佐幼主成帝执掌朝政,并被加封为给事中、尚书令。
卞壸还是一位出众的军事家。东晋之初,战事频繁,卞壸亲披甲胄,督阵指挥,赫赫军功,为当世所无。公元327年,庚亮当权,打算将野心家苏峻征之于朝任大司农,以收笼络之效,并借机释其兵权。壸固争以为不可,认为这样做必将激发苏峻提前叛乱。苏峻闻讯后,果然称兵,进攻建康。皇帝命壸都督大桁东诸军事,率郭默、赵胤等军与苏峻大战于西陵,为峻所破,死伤以千计,只好退守青溪,终因众寡不敌,六军皆溃,被苏峻破城而入。在战斗中,壸背疮未合,但胸怀报国决心,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终于不支,壮烈死难,时年四十八岁。二子目珍、盱见父殉国,相随赴贼,亦力战而死。
公元329年,峻乱平定,经朝议追赠壸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荣衔,谥曰“忠贞”,祀以太牢。时人赞道:父死于君,子死于父,忠孝之道,萃于一门。
卞壸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唐窦 《述书赋上》云:“望之之草,聚古而老。落纸筋盘,分行羽抱。如充牛刀多士,交连杂宝。”《淳化阁法贴》卷三有壸草书一帖,六行,五十六字。其书作传有《文墨帖》、《大观帖》等汇帖。
曹仲达 北齐曹(今山东定陶西北)人。官至朝散大夫。
曹仲达能画梵像,北齐称工。相传其画佛之妙,颇有灵感。亦善人物故实。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中,将曹仲达与吴道子并提,云:“曹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而“吴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即“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来源。唐人以为其“曹家样”与张僧繇的“张家样”,都是别体之作,并起范本作用。传代作品有《卢思道像》、《斛律明月像》、《慕容绍宗像》、《弋猎图》、《齐神武临轩对武骑图》等。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是书画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时期,华美的天国憧憬,纸醉金迷的宫廷享乐,气壮山河的征战开拓,与俊逸飘洒的歌舞升平和举杯唱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只有在盛世和开放时期才能产生的雄风,造就只有在物质丰富和思想自信社会才能出现的丽质。这个时代书画的巨大居就与总体风格,体现一种堂堂正正中的华美与规矩精细中的雄浑。以展子虞、尉迟跋质那、吴道子、张萱、张璪、李思训等为代表的画坛名家,和以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等为代表的书坛巨将,开创了中华书画艺术的空前繁荣时代。至五代,受兵火战乱影响,书画艺术不可避免受严重影响,呈现调落衰败之象,但仍能承唐末余绪,出现杨凝式这样的“书之豪杰”,也出现了周文矩、顾闳中等人人物画名家和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这样的山水画“大笔”。
在这个历史时代,菏泽大地不仅树起由“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亲笔所书盛唐“碑”——孔子庙堂碑(即“东庙堂”碑),立起文、书、刻皆精绝的“三绝碑”——大周任史君屏盗碑,还涌现丁飞举、张通和贾膺福等一代书画名家。
丁飞举 字翰之,诏济阴(今山东菏泽)人。工书法,通老子、庄周之学,善养生,能鼓琴。居钱塘龙泓洞左右。陆龟蒙《甫里先生集》称其“纶巾布袭,貌古而意澹。好古文,乐闻歌诗,时时书细字,作文纪事,皆有楷法”。
张 通 唐河北河间人。官曹州刺史。善画,所画山水、杂画俱精赡。
贾膺福 唐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敦实子。历官左散骑常待、弘文馆学士。《金石录》称其八分书笔法精妙,小楷尤工。有《大云寺皇帝圣作碑》、《唐修封禅记》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