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汉代菏泽书画名家

    汉代东汉济阳定陶(今菏泽市定陶县)人张驯,就与蔡邕一道共定六经文字,为菏泽书坛先驱。
    张驯  (?—192)字子俊,东汉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人。少游太学,拜议郎,曾与蔡邕共定六经文字。擢侍中,光和七年(184)迁大司农。
    张驯在少年时期就进入太学学习,能够熟练地背诵儒家的经典著作《春秋左氏传》。出太学后,先是以《尚书》教授学生,后以其才学得到了灵帝的赏识,辟如为议郎。当时,朝廷爱好经术,注重儒学,社会上形成了不同的经学派别,各派之间,你争我吵,莫衷一是。因为当时儒家经典没有形成固定的传本,再加上各传本“文字多谬,俗儒穿凿”,难免要“贻误后学”。鉴于此,熹平初年(172),议郎蔡邕提出了校正六经文字的建议,张驯等人协助蔡邕经过四年艰苦校订抄写,至熹平四年(175)终于完成了六经文字的正定工作,为汉代的经学研究和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驯还是一位贤良之臣。他在升任侍中后,就利用自己常在灵帝左右的便利条件,直言相谏,陈政得失,从不回护,得到了灷帝的嘉赏。光和二年(179),迁丹阳太守,以其治绩卓著于中平元年(184)入朝拜为尚书,后双迁大司农,掌管粮食、货币等国家经济大权。汉献帝初平三年(192)死于任上。张驯身处乱世,能够洁身自爱,是少有的贤良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