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菏泽剪纸名扬全国

菏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且遍及城乡,一是直接用于装饰,常见的是房屋顶棚四周及中间使用色纸剪成各种花纹图景:二是为刺绣提供名种花样。建国前农村集市多有专售花样的,有线摊兼售花样的。有的是代为出售,有的当场按购买者要求剪裁,能剪出各种花样。剪纸内容,多为花鸟鱼虫兽,反映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剪出的虎头,给儿童做成虎头靴、虎头帽,仍盛行于农村。
建国初期,绣花尚很普遍,除用于帐沿、桌围等装饰外,青年妇女及儿童鞋帽衣服也常绣花。50年代后期减少,甚至绝迹。80年代后,儿童衣帽开始出现传统绣花纹样或新式花样,青年妇女单衣出现同色绣花。
建国前,剪花和绣花是衡量妇女手巧的一个重要标准,农村有这样的歌谣流传:“小板头,三条腿,俺家娶个花婶婶。心儿灵,手儿巧,又会绣花又会铰,铰个牡丹花,铰个灵芝草,上街买块布,给俺绣个大花袄。”还有:“手艺巧,手艺巧,两把剪子对着铰,左手能铰花蝴蝶,右手能饺灵芝草,铰的小鸟云里飞,铰的蚰子吱吱叫。”
剪纸用于祈求的是《寡妇求雨》和《扫晴娘》,遇到久旱不雨时,人们用各样的彩色纸剪成十二寡妇的形象,手拿扫帚、簸箕等物,贴在墙上,一天三上香,同时祷告:“寡妇能,寡妇能,寡妇求雨大显灵;扫帚扫,簸箕  ,三天里头下满坑。”遇上大雨连绵,人们便用黑布剪个扫晴娘,用竹子撑上,悬挂空中,随风摇动,似扫云状,流传的歌谣有:“扫晴娘,扫晴娘,扫得云彩回天堂。”
改革开放以来,菏泽剪纸艺术再度复兴繁荣于民间,并出现许多优秀剪纸艺人,拓展创新了剪纸题材,有的还跨出国门进行展出,将菏泽剪纸艺术推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