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冯训文是画梅高手,悬挂于天安门城楼大厅的巨幅红梅就出自冯训文先生之手。近日,与《百姓天天看》几位记者一同前去采访。
在冯先生画室里,他的几名弟子已经先到,还有一位在父母陪同下,专门来学习冯先生画作的小女孩。我们几个也有幸看到冯训文先生现场画铁枝梅花。纸砚铺开,冯先生提笔了了数下,铁枝主干便跃然纸上,粗细有节,浓淡分明。树干“曲如龙、劲似铁”,虬枝“长如箭、短如戟”。换上细笔,朵朵梅花被构画在枝干上,花有阴阳向背,呈开谢含苞之姿,画面错落有致。半小时不到,一幅铁枝白梅画作便完成,墨色清新,雅俗共赏,其手法极其娴熟,画风卓然不凡。
作为一名知名艺术家,冯先生德高望众,平易近人。他说,首先要有人品才有画品,要以大自然为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众家之长。要以“人贵为实,画贵为虚”“八字为纲”,诚心诚意地做学问。要在创作中寻找一种自由的心境,用水墨语来捕捉心中的意象。事可以应酬,画不能应酬,给谁作一幅画,就是送给谁一颗心。
冯训文先生早年学画条件艰苦,因此他非常同情家庭条件困难而喜欢书画艺术的人,经常对他们倾囊而授。由他推荐美院进修的几名弟子,冯先生每人还资助了万元学费。谈话间,冯训文从墙角拿出一个破旧牛皮纸装订的厚本子。打开后,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动不已。里面是冯训文早年学画时收集到画报、报纸、烟盒,还有产品说明书……当年学画时家境困难,为节省费用,他就收集画报、报纸、烟盒还有产品说明书等有图案的东西,然后比着上面的画,一遍遍地练习。其中一张破旧纸上画了一个喜鹊登枝,还有一朵牡丹花,是当年父亲给做鞋的母亲画的鞋样,他收集起来,比着样品经常练习。这个本子,见证了一艺术家的成长之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勤奋和执着,他安于艺术,寂寞求索,逐渐步入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的冯训文,已是国家一级画师,美术家协会会员,书画研究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美术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许多艺术爱好者仰慕他的画风画技,求教者络绎不绝,如今冯老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了,仅家乡菏泽就有数十人拜师学艺。近年来,他奔波于全国各地,接受各地美协邀请,讲学、展览画作。南京梅花节时,冯训文被特邀展览作品,并在南京收下不少画梅花的弟子。
从菏泽走出去的艺术家冯训文,时刻不忘家乡桑梓情。2005年4月18日,菏泽慈善书画院成立时,冯训文将几个月的画作,价值200多万元的66幅国画作品全部捐赠给菏泽市慈善书画院,用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推动菏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让自己的书画艺术传授世人,冯训文专门出版了《跟冯训文学国画》系列从书,并配以光盘,详细讲解他多年绘画创作中的经验体会和绘画技巧。从画的工具与材料到怎样画梅花干、枝、花、蕊,以及画梅时应避免的弊病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画梅花的技法。
一上午的采访,很快过去。结束时,冯训文挥毫泼墨,为5岁的小女孩写下“勤奋”两个字,送给这个喜欢书画艺术的孩子,以鼓励她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有所建树。
菏泽电视台《百姓天天看》采访冯训文
冯训文鼓励孩子学习书画,并为书画爱好者写下“勤奋“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