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学习经典,感受传统文化

    7月28日,橘颂归零读书会在牡丹区旺子学校举行,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特聘讲师、山东橘颂归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文化顾问王西胜对儒家《四书》中《大学》的部分篇章进行了精彩解析。课堂上座无虚席,上百名市民参加了本次读书会。
    《大学》原为小戴《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宋天圣年间,摘出单行。后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本期所讲的内容主要是,受命治国的君子,之所以能够“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其核心“法宝”有三,曰孝、曰弟、曰慈。孝、弟、慈之中一以贯之的心法,是一个“诚”字,故曰“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有此三样法宝,君子自然具备“事君”、“事长”、“使众”等当领导所需的基本素养。孝、弟、慈,要想落实到位,须靠一个“恕”字作保障——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解决心中的困惑。”王西胜告诉牡丹晚报记者,他师从民间国学大师(屈子之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约二十载。2009年,其受恩师嘱托,开始从事公益讲座,主讲儒家《四书》中的《大学》、《中庸》、《论语》,道家老子《道德经》,以及屈原《楚辞》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近年来,王西胜在北京、河北、山东、广东等地巡回讲学,仅在北京就开设了百余场讲座,深受国学爱好者的喜爱。
    “学习经典,会让我们更深入更系统地理解传统文化,由此明德知礼,改变人生。”菏泽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韩中光说,传统文化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家庭、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困惑、解除迷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牡丹区旺子学校校长、菏泽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旺表示,他自2013年6月接触到传统文化后,深受洗礼,从中获益的他也希望能够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分享给别人。“我每天早晨都让学生读 《弟子规》,并让他们分享、践行。”李旺说,近两年来,他先后输送20余位老师去全国各地学习传统文化,并传授给学校里的学生,现在学生们不仅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还学习孝敬父母、道德礼仪等,学校风气有了很大的改善。橘颂归零读书会在菏泽由旺子学校承办,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三期,数百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