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冯霞从陕西西安返回菏泽,拿到了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红梅竞演的头奖,使她又一次成为菏泽人的骄傲。今年44岁的冯霞是河南豫剧表演艺术家虎美玲的亲传弟子,曾参加河南省梨园春擂台赛,并荣登擂主宝座,还曾在“第五届戏曲红梅荟萃”中,摘得“红梅金花”奖。日前,记者在冯霞家中见到了她,她向记者吐露了戏曲背后的艰辛和汗水。
6岁首登台有模有样父亲用心培养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在村里的宣传队工作。那时,我就经常跟着他到周边村庄演出,耳濡目染,让我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冯霞出生在单县莱河镇冯庄村,当时村宣传队里大多是戏剧演员,每到演出时,她就在后台听得如痴如醉,甚至忍不住跟着哼唱。大家看到小冯霞认真学唱的可爱模样,都忍不住教她唱上两句。慢慢地,小冯霞便学会了几段唱词。
冯霞6岁时,父亲把她抱到了戏台上,让她独自唱了一段,这是她次登台演出。“当时完整地唱了一段四平调,虽然只有短短3分钟的表演,但从观众的眼睛里,我感觉到了大家对我的认可。”回到后台,她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戏曲艺术在她心中扎下了根。这一切,父亲都看在了眼里,见女儿自身条件好,又有表演天赋,便打算用心培养她。
借钱学戏练功不分酷暑严寒
上初中以后,得知单县剧团要招收一批戏曲人才,点燃了她学戏的热情。于是,冯霞瞒着父母,骑着自行车到县城报名参加了考试。没多久,县剧团的通知书发到了冯霞的手里,当她高兴地拿着通知书给母亲看时,却遭到了母亲的一顿怒斥。终在父亲的支持下,冯霞如愿以偿到县剧团学习。
“当时家里困难,学费都是从邻居那儿借来的,母亲每年都会卖一头牛犊给我当学费。”冯霞告诉记者。冯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总是拼命练功。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冯霞在县剧团苦练了两年。1985年,她考入菏泽艺术学校,为了早日登台演出,无论酷暑严寒,每天早上5点半,冯霞都要到庄稼地里喊嗓子。冬天,她常常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雪地里练习……
“戏比天大”无论多难都得坚持下去
1997年,市剧团重新整团,冯霞受邀到剧团帮忙。“当时已经有了孩子,每次外出表演,不得不带着孩子。”冯霞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上学,她来到齐鲁音乐学校,跟着戏曲演出团在当地演出。
“在基层演出,夏天为了防止戏服被汗渍浸透,有时需穿三套水衣,甚至还要穿上棉坎肩。冬天,一些紧身的戏服需要穿单薄的衣服,经常在舞台上冻得打哆嗦。”冯霞说,基层演出虽然苦,但让她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2001年,我参加了河南梨园春比赛,并赢得擂主,成为我从事戏曲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后来,有幸拜戏曲表演艺术家虎美玲为师,她不仅对我的动作、唱功进行了精心指导,还对我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真正明白了‘戏比天大’的含义。”
近年来,冯霞表演的《义烈女》、《朝阳沟》、《大祭桩》、《三上轿》等戏曲,深受群众喜爱,曾荣获全国国花杯金奖、《好戏连台》全省豫剧名、山东梆子专业大赛一等奖、市第二届戏剧节特等奖等奖项。
“这次获奖对我是一种鞭策,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让山东梆子走出山东,走向全国。”冯霞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