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墨在宣纸如花开---评蔡孝斌书画





   唐代杰出文学家政治家韩愈在《进学解》中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有着“现代数学之父”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在与老一代书法家蔡孝斌先生的接触中,就他半生的书法艺术生涯来说,无不体现出一个“勤”字。
   初练的那几年,蔡先生每天早五六点钟骑自行车去公园临贴,一临就是几个小时,冬天腿都冻麻了也舍不得停下,简直成为公园的一道风景。或许有人疑惑,室外那么冷,为什么不在家练呢?的确,不了解他人生经历的人当然不明白,但出身贫寒忍受过饥饿的蔡先生,在乡间做过木匠、当过村支部书记、文革后又考入大学的蔡先生,曾经的曲折和困顿,实在让他早早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不易。虽然在练书法时他已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单位也是领导,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格言已浸入他的血脉,融入他的日常。为了节省宣纸,他便带着毛笔和小水桶每天到公园石板上去写。他还坦然道:“即使收集来的一些旧报纸,也是这面写了那面用,一点都舍不得浪费……”
   之于书法艺术,蔡先生又何止是勤和苦呢?他简直达到了古雅典政治家、诗人梭伦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的境界。60岁那年,即2007年9月,他还带着夫人到北京去读为期一年的书法研究生班。70多岁,每年都会到泰山、太行山、黄山等地写生,而且每有高层次的培训班,依然不远千里去参加。虽然他是年龄长的学员,但他身体硬朗心态年轻,尤其年轻人对艺术的纯粹性、实验性和突破力,往往对他触动很大。提起携夫人一起前行的事,他说夫人与他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一辈子实在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尤其他在省城上大学时,夫人在老家不但要上赡老下抚幼,还要下地当个壮劳力使……所以他要趁此带着夫人散散心,开开眼界,弥补弥补。从这些真诚的举动和质朴的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蔡先生的有情有义、知恩图报和对家人的至诚之爱,我们还可以捕捉到他成功之后仍不失自我、不离不弃的可贵品质。
    也正是不停地学习和感悟,他在书法艺术方面增进很快。尤其2008年在北京高研班毕业后,他笔法、墨法、章法、艺术感觉上都有了飞跃。也正是那一年,他又爱上了绘画。那一年,美术馆举办过几次高水平的美术展,也办过山水画班,他是有展必去,常常流连忘返。齐白石先生的画展就是那年举办的,对他冲击大,齐白石先生五十岁后“北漂”的艺术人生,也不断激励着他、鞭策着他,何况他还不断到山水画班去学习呢!那次回来后,他练书法的同时也开始画山水,之后,一直和书法并进齐驱。
    蔡先生的书法走的是根植于传统的碑帖兼容之路,取法高古而宽泛,以至真草隶篆皆能。在蔡先生的诸体中,以行书为,其行草主宗二王,兼及孙过庭、杨凝式、米芾、王铎诸家。更重要的是,他注重书外功夫的修炼。据蔡先生讲,他喜欢去的就是书店,每年都会拿出相当的资金进行购书,现在家里藏书颇丰。清代书法家、金石学家、藏书家杨守敬说:“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所以蔡先生的字干净、清秀、雅致之外又彰显着丰厚的字外功夫,尤其行书,飘逸秀挺、流畅自然,气韵饱满,特别耐品。在他那一张张错落有致的墨韵之间,常常充满意趣,饱含意蕴和灵气,细读之下能让人驻足不前,和读者有种心灵的呼应,让读者能体察出他丰富的读书经历和人生经历;能让人看出他睿智、倔强、犀利的性格,特别是给人题的“丽景轩书院”牌匾,是那样圆润、饱满、舒缓有节、气场十足,可以说把他丰厚的内在凸显得淋漓尽致。总之,蔡先生的字每每都张扬着一种内涵与个性相兼之美。
书画同源,蔡先生的山水画和他的字同样有着清秀、干净的内在气质。其构图灵活自由,善于留白,常常用简笔淡墨、远近疏密对比的技法,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画出繁而不乱的效果,把纷繁的花草树木和层峦叠嶂处理得恰到好处,看上去简约、悠远、空灵、雅静,一宣之上是耐人寻味的山山水水,笔墨之间尽显文人雅士之趣。
    蔡先生还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所临的帖上常常于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想、思考和疑问等。他说:“临帖看似用笔,其实是在用脑和心灵慢慢体会,是与古人进行精神对话,实在是一种享受。”
    墨在宣纸如花开!我想,当一支笔在墨香里浸润后,当一个人想把心绪赋予笔端时,细腻柔韧的宣纸在案桌上铺就的那一刻,人、笔、墨、宣纸已合为一体,之后,在手腕轻提重按之间,在笔走龙蛇之中,墨花逢春,墨香在一层层洇染,那是心花在一点点绽放,是心灵在无声地倾诉,是思想在慢慢地表达……所谓享受,蔡先生应该指这种感觉。
   令人尊敬的是,蔡先生不仅自己躬耕于书画园地,还时时带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怀奖掖后学,不忘培养新人。早在2001年,他就着手创办了“鸣琴书社”,吸纳了一批书法精英,以和谐、互勉、畅言、共进的方式每周六集中学习传统书法,讨论点评作品,并不断布置临帖任务,制定一些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在这种相互促进的氛围中,几年下来,鸣琴书社入选国展的作品就有4人次,加入书协的2人,加入山东省书协的4人。此外,鸣琴书社还定期出版《鸣琴书法报》,经常举办书展,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
     蔡先生被选任菏泽市第二、三届书协副后,尤其在担任创作委员会主任期间,更激发了他的责任感与事业心。那几年,他经常去老年书画班公益授课,每临省、国家级大展,在交通远不如现在方便的情况下,他总是坐大巴从单县辗转其他各县,去认真点评指导作品,希望大家有所提高,能入大展。
2015年春,在他的倡导下,又和其他4位书法教师在单县“孔子学堂”开办了青少年书法公益班,招收学生50名。这个班不仅不收学费,连教材、碑帖等都是免费提供给学生的。此外,他每年还会为长寿老人送去一幅幅精裱好的“寿”礼,春节为贫困老人亲自写对联……
   《汉乐府·长歌行》中有“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诗句,意思是只要春天把希望和爱洒遍大地,万物都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勤于书画的蔡先生,不仅自己善于学习和思考,还时时不忘为当地的书法事业营造书写的春天,在这样的春天里,相信他的书画艺术会越来越增进,越来越有韵致,能“胸罗万有,荡然书间”,一纸之上饱含看不尽的山水和人生。(2500字)

     蔡孝斌简介:蔡孝斌,男,字圣图,号半农,亦号守拙斋主。1947年生于山东单县,1982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2008年结业于艺术研究院书法与山水画研究生课程班。师从书法家、博士生导师张荣庆先生。曾任菏泽市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书协副。现为书法家协会会员,菏泽市美术馆理事,曹州书画院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