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冯文起:矢志梨园三十载,传承非遗不言悔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奖大赛上,作为全省推荐的七名选手之一,牡丹区大平调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冯文起荣获大赛银奖,为家乡再添美誉。
   冯文起自幼酷爱戏曲艺术,14岁时参加了戏曲培训班,梦想着有一天登台演出。那年河南延津县大平调剧团来菏演出,他逢场必到,每场结束后,他都会跑到后台跟演员学习,再三请求能留在剧团。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团长被冯文起对戏曲的痴迷所打动,破例让他入团学习。
   “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冯文起说,“在延津县大平调剧团学习、工作的12年间,尽管很顺心,福利待遇也好,但我一心想着回家乡剧团发展。”1993年,冯文起毅然回到家乡。之后,有多家剧团三番五次想请他去任职,并许诺显赫的职位和优厚的待遇,冯文起始终不为所动。
   2008年,冯文起当选为牡丹区大平调剧团团长。当时,戏曲市场日趋冷淡,剧团处于半瘫痪状态,发展好剧团、搞活市场成为他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为拓展业务,冯文起下河南、到河北,广泛出击,积极拓展市场,同时在剧团内部进行了系列改革。经过不懈努力,剧团逐渐走出了困境。“大家选咱当团长,是信任咱。为了剧团,再苦再累都值。”冯文起说。
   2012年,国有文艺剧团改革,牡丹区大平调剧团更名为大平调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不仅每年拨付一定的经费,还陆续配备了流动舞台车、客车等配套设施,使剧团发展迈入了快车道。
   改制以来,冯文起带着同事们连续创作上演了 《爹娘》、《花园新村》、《冯家老院》等多部大型剧目,屡获大奖。“多出精品,剧团才能更好地发展;多培育好苗子,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谈及今后发展,冯文起深感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