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牡丹区档案馆,映入笔者眼帘的不仅有菏泽历史名人的诸多珍贵遗存,还有明清时期的圣旨,诸多罕见的历史资料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恍若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
“每一件文物档案的背后,不仅有一段历史故事,还有档案人发现、征集的艰辛。”“全国美档案人”、牡丹区档案局(馆)长郝远进说,牡丹区历史悠久,民间散存着不少具有重要档案价值的历史资料。面对民间文物不断破损和流失的现状,他积极动员文物持有人,通过捐赠、寄存、备份等多种方式将文物进馆珍藏。
马岭岗王翰林庄因明朝出了个翰林而得名,有人传闻曾见过王翰林的圣旨。“得知此事后,我多次进村打听,辗转月余才打听出70多岁的杨玉芝老人就是圣旨保管人。”郝远进说,“我将老人及女儿接到档案馆,参观防火、防盗、防潮等九防设施;在接送老人的路上,我还多角度地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在郝远进的多番努力下,尽管几经反复,王氏族人终还是决定将圣旨入馆珍藏。
“近年来,我们的足迹遍布城乡旷野和黄河岸边,先后在民间征集了大批珍贵文物入馆收藏。”郝远进说,随着珍贵历史文物档案征集数量的不断增多,他们建设了一个开放式、具有地方特色的“馆中馆”。他还充分发挥自己是作家、书法家的优势,依据档案资料在两年内独立创作了10部戏曲剧本,并收集整理了菏泽历史上的书法家资料,对其书法进行了拓片珍藏。他结集出版的《档案戏剧》一书获得山东省档案学优秀编研成果一等奖”、“首届山东省档案工作改革创新奖”,其中《堵决惩贪》、《正义斡旋》、《回家》等剧作正陆续搬上荧屏舞台。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何鲁丽看了郝远进撰写的何思源敌后抗战、与日寇斗智斗勇的故事《正义斡旋》,及拼舍身家性命力促北平和平解放的 《和平之门》两部京剧后,致信感谢并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料。郝远进创作的反映“感动”人物高秉涵先生怀抱百名老兵骨灰叶落归根的情感剧《回家》,触及高秉涵的心灵深处,不禁热泪直流。之后,高秉涵将其全部珍贵档案资料连同“感动”奖杯一起捐献牡丹区档案馆“以增荣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