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张思健的文学逐梦之旅

    7月25日晚,在四川卫视益智类节目《我知道》中表现出色的我市“左手作家”张思健,以210∶90战胜书评员苏更生,顺利晋级加入导师王刚的战队。近日,记者走进张思健的家中,了解这个身残志坚男孩背后的故事。
    行动虽慢 可不曾后退一步
    在张思健出生后不久,他的妈妈发现张思健学走路、学说话都比别的小孩慢,当时并没有在意,直到两岁时,张思健被确诊为脑瘫。然而,正是这个爬行、走路、说话都比别人晚一步的张思健,却在文学修养的道路上超越了同龄人。
    张思健上小学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热爱。“我记得小学有一次新华书店来我们学校办展销会,回到课堂后,老师问我们都买了什么书,同学们大多买了一些图画本,只有我买了一本唐诗,老师知道后不仅表扬了我,还说了很多鼓励我的话。”张思健笑着说,正是老师和父母的肯定和鼓励,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
    初中的时候,张思健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点评讲读。高中的时候,张思健的语文老师赞许他的文学素养已经达到中文系大学生的水平。这些赞许与鼓励让张思健高考后选择进入菏泽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读书。大学期间,张思健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担任过菏泽学院黄河浪文学社总编。十几年专心读书与写作,目前,张思健已成为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长安长安》为青春献礼
    “我写作的动力就是自我的一种表达。”张思健一直有着随笔写作的习惯。这些年,虽然行动不便,但他先后去过南京、苏州、西安、武汉、洛阳、台湾,在游历的过程中,他总是随手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连张思健也没有想过,这些随手记下的经历和感受却能出书。那是2014年5月,张思健的师兄宋建涛提议,“为了纪念我们的大学、为了纪念我们的青春,我们三人各自出版一本书,如何?”这一提议让三人一拍即合,张思健在师兄的建议下,决定将自己空间里的游记随想整理出版,历时一年,今年5月份,张思健的历史散文集《长安长安》问世了。
    “《长安长安》是我用七、八个月的时间写完的,又花了两个月进行了修改,定稿后就开始找出版社出版,但因是纯文学作品,不属于畅销书,出版社有顾忌,拒绝了合作。后我们只好自费出版。”张思健说,《长安长安》印刷出版费中虽然有自己的奖助学金,但也离不开爸妈的支持。为了省钱,整书都是他自己审稿整理修改,有时候坐在电脑前修改作品到凌晨两点。
    让理想实现让惊喜同行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发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就像当初我的老师鼓励、支持我一样,我也想让每一个孩子自信地成长。”张思健告诉记者,自己已经顺利通过事业编制考试,不久后将去菏泽高新区的一个小学当语文教师。
    6月20日,张思健接到四川卫视《我知道》栏目组的邀请通知,并成功入选了初赛的节目录制。7月25日晚,张思健与书评人苏更生对决,终以210∶90的巨大分差战胜对手。张思健说,其实,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得益于平时知识的积累。
    张思健因脑瘫只能用左手写作,行动也不方便,但是病魔并没有将他的“文学梦”磨灭,反而让他在追求文学的“旅程”中汲取了更多的知识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