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生《多宝塔》临帖作品赏析 张兴彦
袁枚诗云:“选诗如选色,总觉动心难。”那一刻,我知道我动心了,为了那沉寂心中多年的故事,也因为剑生先生那诚挚的为人和精美的书法。 初识王剑生,是在十年前一个飘雪的冬天。我随剑生先生等一批书画家一起,参加了由地区文化局等单位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只是当时我们的身份不同,我是电视记者,剑生先生是书法家。我的任务是采访,剑生先生一行的任务是为农民兄弟书写春联、现场作画。同去的书画家中,剑生先生温文尔雅。其书法作品亦呈飘逸、俊朗之态,颇具君子风范,深受农民兄弟的欢迎。为满足大家的需求,剑生先生竟在寒风中,一口气写了一上午。吃中饭时,我发现,他被冻得麻木的手,握筷子的姿势都有些变形了。我对剑生先生的敬意由此产生。 剑生先生现为菏泽市艺术馆副研究馆员,菏泽市少儿书画院院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他曾在《青春》、《牡丹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过《墨客》、《三次艳遇》等许多小说作品。 剑生先生喜欢读《文心雕龙》,抄写禅诗,“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莫不禀以生灵,迁乎爱嗜,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肖绎《金楼子·立言篇》)这是剑生先生书法追求的理想目标和关怀。 剑生先生质朴、坦诚,做事认真、稳重,没有一般文人的矫作和酸腐。追求严肃而精深是剑生先生从艺的态度。凡是躁动与不安的情绪与他无缘。
几年前,他和吴林先生、赵曼丽女士等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创办了菏泽市少儿书画院,为全市少儿美术、书法教育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2007年3月4日,菏泽市少儿书画院初选的80名小选手,参加了由文化部办公厅、中华全国总工会、美术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让每个孩子成功”少儿才艺、美术比赛全国总决赛,其中有36名选手获得了总决赛资格。我市入选比例和组团规模位居全国。获奖比例居全国首位;少儿书画院还被组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奖”,王剑生、吴林、赵曼丽三人分获优秀园丁奖。可以说,这是书画院自创办以来,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在那之后不久,剑生先生几易其稿,出版了《王剑生硬笔楷书字帖》。
字帖的与众不同之处有两个,一是以儿童喜欢的语言形式,把各种运笔方式,书写规范编成了童谣,易学易记;二是《序言》并非出自名家名人之手,而是由一位普通学生家长写就。既别具特色,又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 而仅仅一个月不到,剑生先生又告诉我说,他的毛笔楷书临习字帖《多宝塔》即将出版,嘱我写篇评论文章。听着电话那头真诚、亲切、平实的语气,我的心里好一阵激动,我惊叹于他的勤奋。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居然还有人为了艺术而如此痴迷,于是,我忍不住大声说:“老兄,你太有才了!” 的确,剑生先生不只有才,同时更能耐得住寂寞。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几乎每天都抽出时间临帖、练字。把书法视若生命载体的他,每日都体味着其中水墨的平淡。这种近乎简单几何线条拼组出的是无尽之玄冥,又恰似一张无限延伸的丝网,先生端坐其中,独自游弋编织黑白的梦想。 目下艺术需要静气,用丰厚的学养去滋润书法,这应该是学习艺术的人必不可少的功课,由是才能具有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胸怀、淡薄的心境。
这无疑也是一种涵泳心灵的极佳方式。为艺术精神的自由独立,灵魂的放逐找到了正确的航向,真的犹如参禅悟道,通过对自然的“了然自悟,廓彻灵明”,以求得“清净无为,妙圆真心。” 艺术生命的时涌时现,它不会被现实处境所降服,而往往积郁为一个独立的排外的精神世界。一如庄周的梦蝶,文与可的身与竹化,达到了物我合一的至高境界。的迸发可以冲破一切外界的阻碍,实现心与物的统一。剑生先生在书写时力图释放生命的,用书法来诠释他的生存方式和精神状态。“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是一种虚静超脱,却不乏机智而理性的色彩。二者切实达到圆融统一。剑生先生通过努力奋斗,对待视为生命的艺术一如既往,精益求精,在当今书坛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日益彰显,为人瞩目。实属不易。
书法是的国粹,被视作“凝固的旋律,无言的诗篇。”它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审视书法作品应主要从四个层次:笔墨基础、视觉效果、美学情趣、文化内涵。若只做到一、二层次,是字匠的写字;同时做到三、四层次,而且达到较高水准,才可以称之为书法作品。 而书法作者一般可分为功利型和表现型两类。功利型书家有较强的掌控能力和对传统书法的理解能力,对字的结构、点画的观察细致入微,而用笔技巧亦熟练自如。他们的作品更具继承性,传统书法的形、神、韵在这里再现。相对而言,表现型的书家则以表现自我个性为主,有前瞻性、探索性。很明显,剑生先生无疑属于前者。
剑生之书,初学钟繇、王羲之,在这些传世名帖中涵泳良久,渐有所得。其楷书点画敦实,笔锋多内敛而不露;结体端庄、结构稳健、气质优雅,笔势飘逸有致、灵动多姿,尽显活泼、蕴藉、清雅、温润的书风。其作品深得专家的好评,并为他带来诸多荣誉,先后捧回了山东省五地市书画大赛一等奖、山东省纪念五四青年节书画大赛一等奖、艺术博览会金奖、“希望杯”全国师生书画大展金奖等奖项。 《多宝塔》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后人学书,尤其是学习楷书,均以此帖为临习范本。提到颜真卿,不能不啰嗦几句。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可以说,在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惟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 颜真卿所留下的碑帖很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
不过,流传下来的《多宝塔》属于碑迹,是由人刻上去的。其字迹之于真正的颜体原帖是有出入的,有夸张的嫌疑。体现在书法上就是,过于丰腴。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碑与帖的风格是有很大不同的。碑尚骨,帖尚韵;碑雄强,帖秀美;碑沉着浑厚,帖风韵流美;碑骨力洞达,帖筋络分明。两相交替,能做到气质互补。而临习《多宝塔》,没有一定功力的人,一般是很难掌握的。剑生先生凭借多年的临帖基本功,充分消化、吸收了传统书学中的养分,将《多宝塔》的气韵、法度了然于胸,真正做到了“意在笔先,字居心后。”因之,你从整幅临摹作品中,丝毫看不出有刻意雕琢的痕迹。综观全篇佳构,可谓气、韵、神俱佳,如果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爽! 此“爽”非熟俗乃大雅之极也。先生食《勤礼碑》、吞《多宝塔》二帖之古法,从容淡泊,融其心声而吐新。先生喜读文学、哲学、美学,苦心经营着书法世界里的这个精神家园。读其作品,可以领略出其读诗文美学领悟后转化的线条痕迹。其书作行气平和,线条简净,多得古人笔意。观其笔势,如涓涓流水,似淙淙小溪,从茂林深山间缓缓流出,惬意而畅达。又如美妙的音符,在黑白世界里流淌出动人的旋律,化为心灵的倾诉,似听曲、如咏歌,似从魏晋明清时光隧道中扬出,天籁佳乐,摄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