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牡丹区获授“曲艺之乡”称号


    4月18日下午,牡丹区曲艺之乡授牌仪式暨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走进菏泽牡丹区志愿服务演出,在牡丹区委广场举行。牡丹区被曲艺家协会授予“曲艺之乡”,成为山东省首家获此称号的县区。

    牡丹区素有 “书山曲海”之称。曲艺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当时本地就流传诸宫调,在明代中期诸宫调衍变为琴筝清曲。自此以后,山东琴书、山东落子、坠子书、山东渔鼓、山东大鼓、山东花鼓、三弦书、莺歌柳书、山东快书等多种曲艺形式逐渐广为流传,到清末民初已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解放后,又传入了相声、快板书等形式。
    授牌仪式上,曲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为牡丹区授牌。
菏泽市曲艺家协会苏本栋说,牡丹区被授予“曲艺之乡”后,可承办国家级重大曲艺活动、演出,进行学术交流等,对推动牡丹区乃至菏泽曲艺事业都有积极作用,也将为菏泽打造曲艺城增加砝码。
    近年来,牡丹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挖掘丰厚的曲艺资源,群众性曲艺活动蓬勃展开,基层曲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区民间曲艺班社发展到127支,从业人员657名,业余曲艺人员2200余人,每年的曲艺演出活动都在2000场以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曲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