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牡丹区翰墨书画院

《菏泽方言》一本浓缩的民俗文化



在家不觉方言土,他乡常念乡音亲。

 莫说千言不识客,一语笑问故乡人。


      在异国他乡,将国人的心和情维系在一起、联结在一起的,是深植在内心和精神深处的依托和自信,这是人的根和魂,是千百年来我们共同拥有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也是更深沉更广泛更持久的力量和自信。    在异地他乡、彼时彼处,将乡思乡情融合在一起、汇聚在一起的,有时只是一个声调、一个字符,因为这个声调、字符独此一家,别无分处。这就是乡音。    这更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文化的魅力。    2017年初,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这也是诸多语言文字工作者、方言专家、小小爱好者们孜孜以求,不舍弃,不放弃,甚至不遗余力的又一动力吧。    诚然,《菏泽方言》算不上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方言研究成果,但可能是管窥甚至打开这个鲁西南民俗文化宝库的一个小小窗口。    10年前,偶然说起方言,想到的仅是寥寥的几个日常用语。6年前,再说方言的时候,却发现方言是如此丰富、深厚和有趣。两年前,当打算把方言做成书“保护”下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所说的那些文字和声音,其实都是有渊源的;我们想当然的认为怎样,其实也并非如此。于是,又19个月的坚持不懈、涂抹擦拭,千回百转,乃至今日。    大至家国,小至乡土,一个地方的特色、特产,不仅也不能只有吃的喝的玩的,应该也需要有可读的、能悟的、留在心中的。这也是作者的一个自信吧。
   25个小类,不少;15.6万字,不多。    没有技术含量,也无专业解读,只有倾情而为,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即见、即读、即懂。    它不完整,也不全然,与其观望,不如一起。    一个“赞”,就会让作者收获许多感动;    一个转发,可能会有更多的缘分遇见。

                                          2021年12月11日晨作者长岛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