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3月25日,曹州牡丹专题书画作品在北京美术馆举行,展出300余幅字画和100余盆催花牡丹。杨得志、肖华、舒同为展览会剪彩,梁步庭、周而复在开幕式上讲话,展出13天,观众近10万。
1986年
3月,文化馆投资28.5万元,改建为文化艺术中心。是年投资19.5万元改建人民剧院,建筑面积950平方米。投资9.5万元,建演员宿舍楼一幢,建筑面积540平方米。
3月,根据中央及省地有关文艺团体改革的指示精神,对全市所所属三个专业剧团进行改革,原来的“豫剧团”,“大平调剧团”“大平调二团”合并为一个团,为保留地方剧种,该团命名为“菏泽市大平调剧团”。保留正式工40人,临时工20人,其余70名富余人员妥善安排转业,其中18名年龄大、体弱多病的老同志办理了退休。
4月12日上午,曹州书画院举行奠基仪式。省顾委主任苏毅然、省书协名誉高启云、地委书记张守福为奠基仪式剪彩,行署专员刘洪仁、市委书记潘兴玺、市长李明先、天津美院副院长张蒲生、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刘鲁生,全国书协常务理事柳倩、山东美协于希宁和部分省、市的书画家参加了奠基仪式。
9月,群众在接官厅遗址挖土时挖出一古墓群,露出墓穴5个。古墓中出土的陪葬物有陶俑、陶马、陶罐及其它器物。据考证,出土文物系2000多年前的西汉制品。
是年,李广福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荣获唢呐独奏二等奖。
是年,时维亮的散文《清明祭》和杨继海的小说《在码头上》分别发表在《人民文学(之友)》和《当代小说》上。
1987年
4月16日,市红旗影院荣获“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1988年
是年,市图书馆图书楼工程正式开工,新建面积为1550平方米的图书楼一座,总投资40万元。
8月30日,市编委认定市电影公司为小型Ⅰ企业。从1988年9月1日起,其干部职工执行小型Ⅰ企业工资标准。
是年,马家振创作的电视小品《草帽专利》在省电视台播放。
1989年
9月,杜春生的国画《响器班》参加了全国第七届美展。
9月,徐景贤的《咏菊图》在美术馆展出。
是年,孔祥华,时和涛创作演出的相声《漫谈流行歌曲》获全省曲艺大奖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三等奖。
是年,马家振大型现代戏《乡下娘儿们》参加了省第二届艺术节,获创作奖。
是年,时维亮、程诚的报告文学《生命的赞歌》,由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
是年,贾祥伦、程诚主编的《微型文学作品选》由济南出版社出版。
是年,我市民间文学的三套集成的收集出版、发行工作顺利完成,工作人员共收集歌谣589首,民间故事2125篇,谚语2700条,经过整理筛选后,集成采用故事210篇,歌谣168首,谚语1200多条。编印成《菏泽市民间故事卷》、《菏泽市民间歌谣、谚语卷》,使一大批即将失传的优秀民间文学遗产得以挽救。受到省文化厅的表彰,该集成被列入国家“七"五”艺术科学规划的重点项目。
11月22日,菏泽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成立。
是年,市红旗影院再获“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是年,在昆仑出版社出版了原市检察院干部闫传民的长篇小说《乱世风流》。小说记叙了文革动乱中的血风腥雨,是一部难得的警世之作。
1990年
是年,市文化馆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少儿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菏泽地区全区群众文艺调演中,获奖状22个,奖励证书47个,获全区总分名。
是年,市红旗影院在全区“牡丹杯”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活动中被评为全区“明星单位”。
9月8日,“菏泽市农民艺术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成立。
是年,马家振创作的大型现代戏《张三李四》在全区首届戏曲艺术节汇演中获得剧本创作一等奖。
是年,马春霞创作的摄影作品《此行又一站》获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福达杯”摄影艺术暗室技法比赛优秀奖。